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灯笼奶奶”崔苗茹:传递记忆中的年味儿
崔苗茹在展示红灯笼 实习记者 刘凡銆 摄    □ 实习记者 刘凡銆 记者 赵婧
  1月30日晚,在西安市新城区长缨西路贝斯特灯笼市场,一盏盏红灯笼在店铺门前高挂,整条街道氤氲起浓郁的年味儿。
  在街道深处,一处灯笼铺前门庭若市,前来买灯笼的顾客聚集一圈,观赏着79岁的“灯笼奶奶”崔苗茹灯笼铺前悬挂的各式灯笼。崔苗茹不闻周围噪杂的人声,专心组装着“莲花灯”,将花瓣和叶子三个一组固定后放置一旁,再将一捆捆黄色灯笼穗系在灯盘下,这样组装灯笼的工作,她已做了30年。
  30年来,每逢过年前夕,崔苗茹时常要忙到凌晨三四点,这也是她最快乐的时光。莲花灯和石榴灯是灯笼铺的招牌,买这两种灯的顾客络绎不绝,崔苗茹的儿女们负责制作灯笼和售卖经营,她主要负责组装灯笼和一些杂活儿,一家人细致分工,每天都能制作上百个灯笼,多年来赢得了不少老顾客的信赖。
  “除夕晚上不关灯,大红灯笼高高挂。”崔苗茹对春节民俗熟稔,每当有老顾客来店里光顾时,她都会给顾客们讲民俗:除夕早上要在门庭或屋中悬挂起大红灯笼,一直挂到正月十五,以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在女儿出嫁的第一个春节,大年初二到初八中的一天,要为出嫁的女儿送两个大红灯笼和10支蜡烛,有幸福美满的寓意;正月十五这天,人们要燃起彩灯万盏,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出门赏月,喜猜灯谜。“现在城市里的年味儿越来越淡了,我想通过讲春节民俗让大家重拾年味儿,这也是我记忆中的年味儿。”她说。
  崔苗茹出生在西安市蓝田县焦岱镇蔡家坡村,她记忆中老家的除夕之夜雪花飞舞,地面上是厚厚的积雪,一阵鞭炮声后,积雪上都是鞭炮碎屑。下午时分,家家赶做年夜饭,酒肉香气四溢,门外张贴着大红的对联,屋内张贴着喜庆年画,刚吃过年夜饭大家就燃起门口的红灯笼,让灯笼通宵明亮,黑夜里街头巷尾红彤彤一片,邻里朋友在喜乐的氛围中互贺新年。
  家住西安市未央区的刘耕一家是崔苗茹的老顾客,每逢春节,刘耕一家都会来购买灯笼,刘耕8岁的孩子小可与崔苗茹很是亲近,每次见到崔苗茹都亲切地叫她“灯笼奶奶”。去年底疫情期间,刘耕一家在微信上询问崔苗茹生活状况,并向崔苗茹说起孩子虎年想要一只老虎灯的心愿。为此,崔苗茹在家中翻出所剩不多的灯笼材料,为小可特别定制了一个老虎灯,帮小可实现了新年愿望。
  “希望这只老虎灯为小可带来好运气,收获更多的幸福与快乐。”除夕前一天,刘耕一家按照春节“惯例”来到店铺,崔苗茹见到许久未见的小可,快步走来抱住她,从身后的纸箱里取出预留的老虎灯送给小可。
  “送灯笼实质上传递的是一份至深情谊,寄托着人们心中的牵挂。”对于崔苗茹来说,做灯笼就是在编织希望,通过一盏盏高挂的大红灯笼,向每一位顾客传递记忆中的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