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沟的典故
在陕西周原岐山县境内有处风水宝地,人称凤鸣沟,或叫佛尔沟、凤掌门。唐初人称佛指沟,千古传唱,凤鸣岗、凤掌门、凤鸣岐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但大多数人对佛指沟的来历和故事比较生疏。
为了弄清佛指沟的来历及传奇故事,笔者来到岐山县凤鸣镇堰河村村委会,由村党总支书记徐润魁陪同,参观了堰河村史馆,观看了凤鸣沟历史遗迹。通过民国年间的图片可以看出,凤鸣山岗依然如故,高约30余米,皆由优质素熟土堆夯筑成,外形酷似埃及金字塔。其长方形石碑上的文字虽模糊,但略知其意,意寓土岗之尖,为凤凰鸣叫和栖身之地,凤掌门就在此传开了。
凤鸣沟,佛尔沟,
唐初人称佛指沟。
金凤展翅大周原,
鸾凤和鸣弹古筝。
上述所言,一语道出了佛指沟的来历。据堰河村史馆记载和民间相传,唐代初年,农历四月中旬,有一天清晨,佛祖师徒二人路过此地,行走到凤鸣沟口时,一场疾风暴雨倾天而降,急急而来,速速而去。雨过天晴,万物争艳,太阳缓缓升起,紫气东来,此时一道彩虹挂在沟谷上空,经久不息,五颜六色,耀眼夺目,此情此景实为罕见,佛祖高僧大喜,伸出拇指连连赞叹。
果然不出所料,一只神鸟从远处飞来,在天空盘旋多时,忽高忽低,鸣叫三声,声音清脆洪亮,神鸟展翅翱翔,又速速离去了。神鸟在此留下掌印,凤掌门三个大字,仔细分辨,历历在目。
神鸟飞走后,消息一传出,人们才知道这神鸟就是传说中的凤凰。佛祖高僧预言,此地乃风水宝地,世代圣贤辈出。凤凰鸣叫和栖身之地与佛祖指引方向完全吻合。从此后,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碧水蓝天,堇荼如饴,人寿年丰。后佛祖高僧不知去向,神鸟也一去不复返。
为了铭记这段美好的瞬间和凤鸣岐山的故事,时人在此建岗立碑,将此地取名曰“佛指沟”。
凤香型白酒的渊源 中国白酒共拥有十二种香型,除我们常见的浓香型、酱香型以外,还有许多小众香型,凤香型便是其中之一。凤香型白酒,以高粱为原料,以大麦和豌豆制成的中温大曲或麸曲和酵母为糖比发酵剂,采用续馇配料、土窖发酵(窖龄不超过一年)、酒海容器贮存等酿造工艺酿制而成。其主体香味成分以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和异戊醇为主,酒质特点为无色,清澈透明,醇香秀雅,甘润挺爽,诸味谐调,尾净悠长。即清而不淡、浓而不酽,融清香、浓香优点于一体。
“凤掌门·凤香型白酒”创始人刘志峰说,酒是人类各民族民众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大饮料。世界上最古老的实物酒是伊朗撒玛利出土的葡萄酒,距今三千多年,仍芳醇怡人;中国最古老的实物酒是西安出土的汉代御酒,据专家考证系粮食酒,至今仍香醇可饮,可谓奇也。中国甲骨文中早就出现了酒字和与酒有关的醴、尊、酉等字,从中可以佐证酒的存在之久。至于文史中的记载更是不胜枚举,如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即醉以酒,即饱以德”的诗句,《周易》《周礼》《礼记》《左传》等典籍中,关于古代酒俗的记
载就更多了,如“酒者可以养老也”(《礼记》)、“酒以成礼”(《左传》)等。这说明,酒存在多种用途,是生活习俗中必不可少的。
凤掌门·凤香型白酒简介 刘志峰,陕西大周原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凤掌门·凤香型白酒”酿造技艺传承人。刘志峰出生于陕西岐山,其故乡北郭村因盛产凤香型白酒而驰名。年轻时,刘志峰在当地岐山北郭村周公酒厂做学徒,拜当地酿酒师张小明为师,学习凤香型白酒的酿造技艺,经过6年多学习和自我研究改良,传承了凤香型白酒的酿造技艺。
学成后,刘志峰继续坚持凤香型白酒的酿造事业,在改良传统的基础上,逐步创出了自己独特的凤香型白酒,并取名“凤掌门”。凤香型白酒的勾兑是一个复杂且要求极为精细的过程,不同酒龄、不同种类、不同风格特点、不同香气、不同口味的酒相互混合,取长补短,香、味、格协调统一,所谓“产香靠发酵,提香靠蒸馏,呈香靠勾兑”就是强调勾兑的重要性。要勾兑出口感风格相对恒定的凤掌门酒,要用少则二三十种,多则五六十种酒,甚至要有更多不同年份、不同轮次、不同典型体、不同酒精度的样酒来调配融合。独特而精细的勾兑工艺,使得凤掌门酒的味道非常丰富,很有层次感。
“凤掌门”酒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消费者以及酒类爱好者的好评,都为“凤掌门”酒精细严谨的酿造工艺而折服,这给了刘志峰很大的信心,也激励他把凤香型这一小众香型发扬光大。2021年2月1日,经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专业委员会专家组评审,一致认同陕西省宝鸡市刘志峰申报的“凤掌门·凤香型白酒酿造技艺”具有非遗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并向《中国传承·人才智库》推荐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