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锻造应急救援的“尖刀”,从何处集中发力
省民革建议加快我省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 记者 满淑涵
  新闻背景:去年8月,西安市蓝田县出现强降雨天气,暴雨突袭致多地不同程度受灾,多处国道、省道被冲断,部分受灾区域难以抵达,无法及时获取灾情信息,造成救援工作受阻。接到防汛救灾指挥部命令后,西北空中应急救援中心派出专业队伍,携带大载重旋翼无人机、红外双光多旋翼无人机、热红外搜救设备等多种类型救援装备及自组网等通讯装备,抵达受灾现场,并探索出“直升机+无人机+人工徒步”的应急救援新模式,极大缩短了救援时间,保障了受灾地区群众生命安全。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响应速度快、机动能力强、救援范围广,兼具这些优势的航空力量当仁不让成为应急救援体系中的“尖刀”。面向空、地、海全域救援和防灾减灾的任务需求,航空技术在指挥组网、搜索识别、救援装备与人员防护、应急通讯、航空救援训练评估及特种装备等领域大显身手,可提供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
  我省自然灾害频发多发,传统和新兴行业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对现代化航空应急手段的需求越来越刚性。今年省两会上,民革陕西省委会提交《关于加快推进我省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建议》的提案,针对目前我省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不完备、装备不充足、产业发展缓慢、应急处置能力还有待提升等现状,想办法找对策。
  民革陕西省委会在提案中指出,由于省内航空应急救援力量调度较为分散,传统救援与航空救援力量互不统属,尚未建立联动工作机制,难以做到对有限资源的统一指挥调度。此外,我省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主要依靠消防、武警部队等力量,社会应急救援机构少,综合服务和保障能力较弱。应急救援航空站奇缺,专业停机坪不足,符合条件的临时起降点数量有限,无法为直升机提供起降、加油、维修、气象、通信等综合服务,制约了救援直升机业务范围。
  为此,民革陕西省委会建议,要加强组织领导,由省应急管理厅成立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建设的总体筹划,相关市(区、县)应急管理局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建立必要的组织领导机构。
  同时,推动救援力量进行纵向横向联动。由省应急管理厅牵头,领导应急任务签派中心、地市应急救援航空站、专业队伍联络站开展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建设;与卫健、公安、交通、气象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为应对重特大事故灾害提供航空应急救援服务保障;与其他有关单位建立航空应急救援飞行保障和油料保障机制,实现飞行任务优先审批,飞行计划优先放行,航材航油优先保障。
  建强航空应急救援队伍,人才是关键。民革陕西省委会建议,构建包括飞行运行、机务维修、应急指挥、医疗救援、航材保障、创新应用等组成的人才队伍,采取“院校基础培训+救援专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制定人才选拔任用与提升交流机制,确保人才队伍稳定性。
  在资金保障方面,民革陕西省委会还建议,要落实国家专项资金,加大地方政府资金配套,通过申请项目或专项资金等方式,改善区域应急救援航空保障条件。鼓励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国有企业支持应急救援通航企业的经营发展,从股权投资、产业合作等多形式参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设立航空应急救援财政专项拨款,购置专业直升机,增加机队数量,或向有资质的通航企业购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