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蓝”成为令人羡慕的幸福标配 张喜利 摄 南部山区生态建设 自然保护地迎来大批迁徙候鸟 李刚 摄 漫山遍野的杏树红叶 环榆生态圈建设工程 榆阳区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布局区域。近年来,榆阳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转型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浅绿版图”渐变“深绿底色”——570万亩流沙得到有效治理
林业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2021年10月28日,登高俯瞰距离榆林中心城区16公里的榆阳区小纪汗十万亩樟子松基地,4至6米高的樟子松棵棵挺拔向上,落坡上金色的杨树点缀其中,错落有致、浓淡相宜,沙柳与沙地柏也牢牢地束缚着沙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排红字在树林中显得格外醒目。
“这片樟子松树林是2012年开始种植的,这个基地是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也是榆林市百万亩樟子松基地之一。近十年来,当初50厘米的小苗已经长成了4至6米高的大树,共计有240万余株。在榆林主城区以北构筑起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榆阳区小纪汗林场场长罗向军说。
回顾防沙治沙历程,榆阳人民战天斗地、艰难治理,林木保存面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万亩增加至现在的482.2万亩,全区57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有效治理;围绕“三环三带七园七廊道”全域生态建设,累计完成营造林67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45.8%。如今,榆阳区森林资源管护体系日趋完善,实现了营造林任务、林木覆盖率、林业总产值“三连增”和森林火灾防控、病虫害防治“双降减”。
榆阳区林草局局长秦刚表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榆阳区将以争创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新标杆为目标,科学施策,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推动国土绿化大行动,聚焦短板,抢抓机遇,推进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
“工业废水”秒变“生态补水”——开展煤矿疏干水综合利用项目
2021年10月26日上午9时,在位于牛家梁镇马圈沟村的榆阳区煤矿疏干水综合利用项目施工N7标段,工人们头戴安全帽,有的开动吊车运输管道,有的手拿器材专心焊接,有的研究图纸推算进度,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榆神矿区牛家梁片区疏干水综合利用项目技术总工李世宏介绍:“泵站以后的压力管道,是直径为1.2米的螺旋钢管,预计该项目在2022年11月份建成运营生产。项目建成后可解决矿区周边采空区治理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多余水量退至河道作为生态补水。”
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必须遵循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规律,通过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整体改善。2018年10月,榆林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的意见》,榆阳区按照市政府的文件精神,先后召开了20多次煤矿疏干水问题会议,专题研究煤矿疏干水问题。其间,编制了煤矿疏干水综合利用项目输配水系统工程总体方案,总投资22亿元。
“能源城市”蝶变“旅游胜地”——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近年来,“蓝天越来越多”成为榆林人对于生态环境改善最直观的感受,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也慕名而来,一睹驼城清新靓丽的风姿。榆阳区的生态环境不断刷新“颜值”,使这座美丽的城市成为游客们争相打卡的“旅游胜地”。
2021年9月29日,在中共榆林市榆阳区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榆阳区委书记李忠宏在工作报告中说,“榆林蓝”成为令人羡慕的幸福标配。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27日,全区优良天数共251天。
2020年8月,榆阳区秉持“科学治污、智慧治污、源头治污”的防治理念,建成投运榆阳大气污染防治指挥调度中心。中心使用面积约1300平方米,分为指挥调度实战平台和环保大讲堂两大功能板块。目前,指挥调度实战平台依托人联网、物联网、智联网“三维网络”,已经实现大气污染人防、物防、技防“三统一”,环保大讲堂也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将环保理念根植于全区17万中小学生家庭中。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榆林市生态环境局榆阳分局副局长贺文彪表示:面对人民群众对于生态环境的更高期望,榆阳区将切实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坚决打好打赢散煤治理、持续推进铁腕治污三十六项攻坚行动,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加大工业污染协同治理力度,统筹推进城乡生活污染治理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为榆阳区建设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贡献力量。
李忠宏坦言:“老百姓过去是盼温饱,现在是盼环保;过去是求生存,现在是求生态,环境就是民生。我们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克服传统发展方式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不断提升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