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吔,天上金鸡叫哇,地下凤凰啼哟,洞房花烛夜呀,正是贺郎时哦!……”《塘南贺郎歌》这一民间流传了几百年的歌谣,是江西南昌县滨湖乡村婚庆喜事中不可或缺的传统艺术表演形式,深得当地群众的喜爱,2014年被评为第四批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推动这一切的,正是李寿印。
今年60岁的李寿印,身材笔挺、温文尔雅,是土生土长的塘南镇人,刚从南昌县塘南镇文化站站长岗位上退休,是《塘南贺郎歌》第十四代传承人。
1977年,17岁的李寿印抱着对文艺的热爱,怀揣一支竹笛,在家人的陪伴下考进了“塘南公社业余剧团”,随后,他跟着团队老师学习各种角色和戏目。
1978年12月,李寿印响应国家号召,脱下戏服,穿上军装,开启了军旅生活。1980年部队整编,李寿印告别军营,回到家乡的业余剧团。经过多年努力和刻苦专研,他不仅能独立表演,还熟练掌握了笛子、二胡、扬琴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巧,成为团里的业务骨干。
1983年,具有表演天赋的李寿印被借调至县采茶剧团工作。凭借勤奋、努力和扎实的功底,李寿印不仅学有所成,还被团里选派参加各级组织的文艺表演和比赛,在“全省农村业余剧团观摩演出”评比中,他获得江西省文化厅表扬,由他主演的南昌采茶戏《秧麦》,代表南昌市参加了“江西省首届农民戏剧节”。正在此时,老家的剧团却不时传来令人沮丧的消息——由于知识青年陆续返城,这个原本由下放知青和地方青年共30余人组建的塘南公社业余剧团,即将面临解散。
“老家塘南的剧团培养了我,那里的乡亲们需要我。”李寿印谢绝了县采茶戏剧团的挽留,毅然决然选择回到了塘南。面对着人去楼空的剧团和一家人的生计,是坚守还是下海经商,李寿印当时非常纠结。
“我是本地人,要是我也离开的话,塘南令公庙的历史就没人讲下去,文化站就连一颗种子也没有了。”1986年,26岁的李寿印经过再三思虑,终于说服家人,做出了“留守剧团”的决定。为了保留剧团的火种,他付出了极大努力,在当好讲解员的基础上,他还接下了镇里文艺辅导员、广播采编员的差事,虽然每月只有38元的补贴,但他觉得能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足矣。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对本地的民俗歌谣产生了兴趣,其中就包括流传数百年的《塘南送嫁歌》《塘南贺郎歌》。
“传承塘南民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塘南的传统文化和传统音乐,是我追求的方向。”近年来,李寿印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他结合自己多年所学,在保持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努力为《塘南贺郎歌》注入新的元素、赋予新的内涵。经过多年的收集整理和推敲打磨,在县文化馆老师的帮助下,一台由他自己担任主唱、展现塘南传统音乐的《塘南贺郎歌》舞台节目终于诞生,在南昌县塘南镇和周边乡镇广为传唱,深受群众喜爱。2014年,《塘南贺郎歌》被列为南昌市政府第四批“非遗”保护名录。
只要有机会,他总不忘宣传《塘南贺郎歌》,让更多人了解塘南特色婚庆文化。2012年,他参加“南昌县乡村歌会”比赛,获得一等奖;2013年,参加“南昌市首届农民工才艺大赛”,获得一等奖;同年,代表南昌市参加“江西省首届农民工才艺大赛”,再次获得一等奖。2015年,在全国乡村“亿万农民健身活动”特色项目展演中,李寿印表演的《塘南贺郎歌》一举夺得了全国二等奖。2016年参加“中国梦·劳动美”“我与祖国同精彩”南昌市职工文艺汇演比赛,获得一等奖。
从那以后,在各大景区景点、城市宾馆酒店和乡村婚庆场合,都能看到李寿印和他的团队演唱贺郎歌、宣传民俗文化的身影,《塘南贺郎歌》也被评为南昌市非遗保护项目,李寿印被认定为代表性传承人。从此,李寿印与他的《塘南贺郎歌》在“圈内”名声大噪,近十年来,演出达到900多场次。
2006年,李寿印被任命为塘南镇文化站站长。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镇文化工作中,他一边狠抓文化队伍建设和业务骨干培训,一边走村入户听取群众意见,持续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文化活动。2009年他发起的“塘南镇乡村歌会”比赛,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九届,“塘南镇广场舞大赛”也举办了两届,为广大农村群众送上了一份文化大餐,带去无限欢乐。
为了保住塘南的文化阵地,丰富塘南人民的文化生活,他常年在县、乡两地奔走,先后三次争取到上级财政资金360余万元,用于塘南令公庙、塘南影剧院等文化阵地的维修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创办打造了全市首家“田万村农家文化大院”,被县文广新旅局作为示范典型在全县推广。
在他的积极努力下,塘南镇的基层文化工作日益红火,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精彩了。同时,喜讯也接踵而至,2012年,塘南令公庙被评为“南昌市十大最具开发潜力的乡村旅游景区(点)”。文化大院被评为“全国示范农家书屋”,此后,类似于田万村文化大院的文化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县发展到了数百家,成为全市各县区学习观摩的网红“打卡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告急,他积极参加辖区疫情防控轮值工作。为了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共同科学战疫,他挤时间创作了群口快板《打赢这场阻击战》和方言快板《父老乡亲听我哇》等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他自费13000元,创作出抗疫MV《最美的背影》,点击量超过数百万人次。
2013年以来,由他领班的塘南镇文化站,先后荣获“南昌市第十五届文明单位”“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等称号,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表彰和奖励。
近40年的光阴,他把心中的文化梦一个个变为现实。他的执着与坚守,如同那历经数百年而不衰的《塘南贺郎歌》,闪现着愈发迷人的光彩。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