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做的调查发现,60岁以上老年人的贫血患病率达29.1%,大约每3人中有一人患病,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类型,尤其爱“盯上”年龄≥65岁,存在长期素食、有慢性胃肠道疾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一般来说,老年人的缺铁性贫血主要有3种原因。
铁摄入不足。由于味觉、咀嚼、吞咽及消化等机能衰退,老年人的食物摄入量及种类明显减少,而植物性食物中铁的吸收利用率差,几乎不含维生素B12(缺乏也可导致贫血),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
铁吸收不良。不少老年人患有各种消化道疾病,比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或曾进行过胃大部切除或胃空肠吻合术,导致胃酸减少,影响铁的吸收;如果存在慢性腹泻,老年患者的肠道蠕动加快,食物的滞留时间短,会进一步阻碍铁的吸收。
铁丢失过多。血液中的铁主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痔疮、溃疡等慢性出血,结肠炎、急性创伤、外科手术等急性出血,或服用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导致的出血等均可流失血红蛋白,造成铁丢失过多。
预防贫血,老年人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说明书中标定有治疗缺铁性贫血适应证,或可改善贫血症状、有助造血的中成药,比如益中生血胶囊、桃芪生血胶囊、生血宁片、健脾生血颗粒、阿胶浆、生血宝合剂、皂矾丸等。
多项研究表明,“食物强化”是改善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比如“以形补形”,鸭血、猪血等动物血是不错的铁质来源,可适当多食用;中医讲“肝主藏血”,进食动物肝脏也是补血的一个途径,且两者都便于老年人咀嚼;适量增加膳食中豆类、菌类、海产品的比例,烹饪时可选铁锅;新鲜水果、绿叶菜所含丰富的有机酸、维生素C和叶酸,可促进铁吸收和红细胞合成。
在补铁阶段,老年人还需忌口,少喝茶水,减少摄入柿子、山楂、石榴等含鞣酸较多的食物,饭前、饭后1小时内不宜饮用浓茶、咖啡。如果本身患有慢性失血性疾病,饮食应以软食、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质硬、边缘不规则的食物。
除了药物、食物,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均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胃肠运动,有助铁的吸收利用;同时避免久坐、戒烟戒酒、保持大便柔软通畅,减少痔疮出血风险。
据《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