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委员提案关注“校门之堵”如何破解
  □ 实习记者 白瑶 记者 唐冰
  “一到上下学,这条路就没法走,堵得很。”“接送孩子的家长太多了,周围街道上都站满了,行人都很难通过。”……10月18日临近下午6点,在西安市雁塔区翠华路大雁塔小学门口人行道上,站满了接孩子放学的家长;非机动车道同样也是拥挤不堪,被横七竖八的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停满,行人只能在夹缝中穿行。此时,周围的马路上还停放有不少私家车。
  如此“车水马龙”的情形,在朱雀大街南段上的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吉祥路小学、大学南路小学、雁翔路曲江二小、明光路经开第一学校等学校门前同样出现。
  “学校门前的道路拥堵是一直存在且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而随着城市车辆的不断增多,拥堵问题将会日益严重。”省政协委员、陕西华商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怀忠说。
  如何破解校门之堵难题?今年省两会,周怀忠提交了《关于综合治理缓解西安市中小学学校门前交通道路拥堵的提案》。他认为,应该把综合治理学校门前道路拥堵问题,上升到实现智慧城市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像翠华路,从北到南两三公里的距离,聚集了翠华路小学、大雁塔小学、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等多所学校,且多数学校规模较大,布局明显不合理。”周怀忠认为,从长远看,只有合理规划布局中小学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门前交通拥堵问题。同时,规划时要考虑高层住宅区容积率高、人口密集大的实际情况,在新建中小学和幼儿园时,要满足市民“就近上学”需求,减少不必要的家长接送情况,避免因学校规模过大导致人流密集和交通堵塞。
  记者在实地走访中也发现,不少学校或距离交通主干道较近,或临近十字路口,这些路段本身车流量较大,加上学生上下学人群聚集,极易造成交通拥堵。
  为此,周怀忠建议,学校校门设计应充分考虑所在街道交通状况,尽量避免在十字路口附近、交通主干道留校门,有条件的学校可设计两个校门或调整校门出入口位置。同时,应因地制宜改造学校上下学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的地段,统筹绿化、人行道占地,优先考虑通行能力,可增加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避免行人长时间横穿马路造成交通堵塞和安全隐患。
  针对如何有效解决校门口车辆乱停放问题,周怀忠认为,应在校门口设置接送车辆专用通道,画出专门标识,可参考类似机场候机楼方式,通过探头监控车辆进入、离开时间,做到即停即走,避免接送车辆长时间停留影响其他过往车辆正常通行;多开通校车,减少家长接送,缓解交通压力。
  如何加强部门监管与学校协调配合?周怀忠同时建议,在学校规模较大、门口道路拥堵严重的地段,上下学高峰期应安排交警值守,按照宽严相济的管理原则,对长时间占道停车或在禁停区、快车道上随意停车上下人的驾驶员予以处罚,对轻微违法行为给予及时劝阻和纠正。学校也应利用家长会等时机,教育、劝阻家长遵守交通秩序,最大限度减少接送车辆对正常通行的影响。学校保安应协助疏导校门口交通秩序,帮助家长监护、接应学生进出校门。
  “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学生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学,尽量减少家长专门开车接送高年级学生。”周怀忠说。
  据了解,2022年秋季开学前,西安市将投入使用256所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新建学校应把校园选址、学生上下学安全与否、交通便利程度、车辆停放等多个因素考虑进去,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尽量避免拥堵情况的发生。”周怀忠指出。
  西安市政府在委员提案回复中表示,未来将积极推广中小学校地下接驳系统应用,将地面接送孩子的功能引入地下,减少对地面道路资源的占用,缓解学校周边交通拥堵,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的接送学生交通环境。
  下一步,西安市还将进一步优化学校规划布局,完善校园周边市政配套设施,加大道路提升改造力度,加强交通秩序综合治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原则,建立“家、校、警”协调联动机制,提升交通精细化管理水平,严查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全力消除交通安全隐患,保障校园周边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