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 闫智)9月28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第二场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探索历史未知,揭示文明本源,谱写陕西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有关情况。
据介绍,我省近日公布了《陕西省“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设置了具有本省考古特点的9项课题,对“中国国家起源和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安排部署,为考古工作的科学规划提供了政策保障;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制定出台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施方案,把文物安全纳入责任考核负面清单;公安、消防及文物部门联合开展了田野文物和消防安全巡查,首创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10项工作机制,全省群众文保员数量突破8000人,文物管护力量和文物防护能力显著加强。
“今天,秦始皇陵铜车马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全方位、多角度展现铜车马修复保护、考古研究的最新成果,珍贵文化遗产重焕活力。”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说,在“十三五”期间,我省新建了铜川、渭南等文物类博物馆及梁带村等考古遗址博物馆。目前,我省已建成基于考古成果的博物馆及遗址公园100余家;5处长城点段纳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新建设了首批25处“省级文化遗址公园”;全省年均举办各类展览400余项,接待观众近亿人次;全国首座考古专题类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主体已经竣工,不久将对外开放。
我省还获得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新成就。周原、秦雍城、秦咸阳城、汉唐帝陵等大遗址考古持续推进,栎阳城、天井岸遗址、唐华清宫、“一带一路”等主动性考古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仅“十三五”时期,全省就实施了考古项目691项,发掘出土文物3.7万余件(组)。其中,7项考古成果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4项荣获“中国考古新发现六大项目”,2项荣获“田野考古奖”,石峁遗址被评为近十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此外,陕西在全国率先完成石窟寺专项考古调查,摸清全省997处石窟寺资源家底,数量位居全国第二。我省对南郑疥疙洞洞穴遗址、杨官寨遗址、少陵原十六国大墓等遗迹的研究也取得了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