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李彦伶
留坝县地处秦岭南麓腹地,近年来,依托青山绿水发展全域旅游产业,走出了“一业兴引领百业旺、经济强带动百姓富”的新路子。
留坝县探索实践经验给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来启示。委员们建议,应依托资源优势,探索发展新路径,增强农村集体经济活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让村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聚焦加快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9月24日,在省政协月度协商座谈会上,与会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民主党派代表认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产业和人才需“双管齐下”。
产业旺才能乡村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产业兴旺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
礼泉县袁家村就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一个典型。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袁家村先后经历了改土丰田、兴办工业、乡村旅游三次农村转型发展,始终坚持以壮大集体经济为主线,探索实践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合作化的新路,特别是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全力打造农民创业平台,通过“三变”改革实现了群众共同富裕。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和前提,只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才能增强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内生动力。”吴起县政协建议,应打造“有产业”的新乡村,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做强农产品品牌,给农产品穿上“文化的马甲”、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渭南素有“陕西粮仓”的美誉。2020年,全市粮食产量首次突破25亿公斤,创造了近十年来的历史新高。但从实际情况看,渭南农业大而不强,大多还停留在鲜活原料产品和初加工产品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1.96: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1。
“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把产业振兴放在首位,不断提升农业生产品牌化、规模化水平。”渭南市政府秘书长王小平为此建议,要聚焦农民增收抓产业培育,把做强首位产业作为根基,坚持立足县域、一县一策,结合“3+X”布局,围绕果业提质增效、设施农业转型升级、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做优做精,突出特色化差异化。
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短板
“村无主导产业,户无增收项目”,这是2019年前村集体积累为零的留坝县烧房坝村的真实写照。2019年初,博士生尹鹏先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围绕县上确立的“四养一林一旅游”主导产业,烧房坝村最终选择把食用菌产业作为村里的主导产业。历经两年多发展,这个昔日的穷村实现蝶变,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振兴路。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懂两爱’人才队伍,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人才要素。”围绕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省九三学社建议,要把有文化、有能力、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才选拔到村组织领导岗位上,选优配强村集体经济带头人,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水平视野不开阔、技能水平不高、经营管理能力不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就较弱。”省农工党在调研中发现,“领头雁”作用不明显,已成为制约我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打破行业、身份、地域限制,从致富带头人、科技致富能手等人群中,大胆选用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担任村‘两委’干部,加强发展集体经济的业务培训。”省农工党建议。
省工商联建议,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致富带头人、新型农民等乡村人才的培养力度,以企业为平台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大力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发展带头人和农村职业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