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秀芹
1952年,三叔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师专。报到前一天,三叔还在地里干活。下午,祖母帮他把被褥用草绳捆好,还准备了一包袱煎饼和一罐咸菜。第二天一早,祖父赶着驴车把三叔送到车站。这之前,父亲把自己的新衬衣送给了三叔。祖母说,那是父亲单位发的工作服,父亲一直没舍得穿。三叔只有一身换洗衣服,已经半旧了,也是他唯一没打补丁的衣服。
1992年,我儿子去外省上大学,接到录取通知书,我和丈夫就各处打听附近有没有在那个城市上大学的学生。最后从儿子班主任那里得知,他认识一个学生,比我儿子高三届,也在那个城市读大学,与我儿子就读的学校相隔不远。我们按照儿子班主任给的地址去了那位同学家,拜托他返校时带上我儿子。那位同学非常热情,当即答应下来。离开学还差半个月,他就跑来我家,告诉我儿子买哪天的火车票,上大学需要带些什么。
儿子的行李装了两个大蛇皮袋,被褥是我新做的,衣服是新买的,为了省路费,我们没陪他去学校报到。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子启程那天,我还是忍不住想送他去学校,亲眼看看他的校舍和老师同学。一想到儿子要独自面对陌生环境,我就坐立不安。但车票已经买不到了,我只能眼巴巴望着儿子跟着同学上了火车。
一周后接到儿子来信,他说学校环境挺好的,同学老师也很好,我悬着的那颗心才放下来。赶紧回信,细问儿子宿舍几个人,都是来自哪里的,食堂伙食如何……信件往来了四五次,我才大体摸清了儿子学校的状况。
2018年,孙女考上了大学,学校远在千里之外。都说隔辈亲,离家那么远,我着实不放心她。儿子说,到时候开车拉着我们全家陪他女儿去学校报到。儿子的车后排可以当床睡,他让我不必担心路途辛苦。我们提前一周出发,一路走走停停,形同自驾游。
一接到录取通知书,孙女就加入了学校班级群。校方非常周全,连方圆百里内的景点、校区周遭的美食小吃都做成文件上传到群里,详细介绍了旅游路线和各种美食的价格。学校环境、教室宿舍分布、宿舍内设置、学生日常开销也在群里公布了。有图有真相,人还未进校园,我们已经对那边的情况了如指掌了。孙女每天都看群聊,还结识了几位好朋友,还未开学先聊成闺蜜了。
我和丈夫送了孙女一部手机、一台笔记本电脑,还嘱咐儿子儿媳早点给孩子买新衣服。孙女笑着说:“上学又不是出嫁,不必带那么多东西,到学校需要了再买,网购多方便!”是啊,现在是网络时代,只要手机在手,一切都能搞定。
我每天听孙女唠叨大学的情况,进入学校官网,校区就在眼前。以后想孙女了,我还可以和她手机视频。儿子说“:这和在家门口上大学没有太大差别,只不过不能每天回家吃饭了。”孙女说:“错,你们每天吃啥好吃的,必须微信发给我。”
三代人的开学季,一代有一代人的开学故事,酸甜苦辣尽在其中。愿孙女珍惜当下,努力学习,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