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先试先行 汉滨区着力探索数字乡村建设新模式
城东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

汉滨区电商扶贫大数据

汉滨区农村电商服务站点

汉滨区“硒哥硒妹”助农行动

“硒哥硒妹”文艺汇演合影

汉滨区互联网产业园

汉滨区仓储分包配送中心

  农村电商、直播带货、智能化养殖……随着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大数据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自2017年起,汉滨区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通过聚力精准施策,精心谋划推动,着力探索数字乡村建设新模式,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
  电子商务为数字乡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目前,汉滨区2018年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绩效验收已成功通过,2020年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正在稳健推进,而通过抢抓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的大好机遇,汉滨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功能支撑,积极培育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加快了乡村振兴的进程。电商的发展将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流通和销售的现代化将倒逼农业的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
  创新扶贫模式。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时期,汉滨区因地制宜、创新培育了三种扶贫模式。一是“服务站点+贫困户”帮带式。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个人融合”的总体思路,积极引导电商企业大力开展镇村电商运营服务站点建设,并将电商服务的触角下探到镇村、延伸到农户,提供农产品代销、邮件代收代发、费用代缴等服务。目前已建成区级电商服务中心2个、镇级服务站24个,村级电商服务点51个(其中贫困村43个)。二是“电商企业+贫困户”搭载式。利用“三变”改革机制,积极引导85户电离企业深入贫困村开展产销对接活动,组织巴山硒谷、淘天下等43家电商企业与贫困户签订购销协议,通过订单生产、产品回购等方式,带动3000余户贫困户发展魔芋、核桃、蔬菜种植,仅魔芋实现网络零售额1000余万元,有效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850元左右。三是“技能提升+贫困户”造血式。针对辖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残疾人员,分层分批开展电商战略、创业、技能、电商扶贫等培训,教学开办个人网店、店铺装修、上传产品图片、进行文案编辑和推广宣传。区电商服务中心通过拍摄产品详情图,建立农副产品数据包,将数据信息资源免费提供给贫困户,帮助多个贫困户通过开办网店实现增收。2020年上半年,组织开展精准培训4期,培训学员共588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4人次,残疾学员24人次)。
  大数据赋能乡村蝶变。汉滨区结合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工作,把大数据+电子商务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自主研发出汉滨区电商扶贫大数据。该系统通过精准服务、完善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整合区、镇、村三级电商服务站点线上线下资源,实时抓取并汇总各类电商平台数据资源,提供包括产业布局、农产品供需及市场行情、产品溯源、物流快递信息、站点运营情况、电商人才培训、新闻资讯等相关的专业化数据,推动大数据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实践和应用,从而全面掌握电商企业经营状况、行业动态、区域发展和消费者动向,对指导产业结构调整、科学布局有积极作用,更为扶贫决策提供精准、有效、可靠的数据支持。
  着力打造“硒哥硒妹”本土“网红”品牌。为打造专业网络主播,提升汉滨区农副产品市场知名度,汉滨区举办电商网络主播“硒哥硒妹”培训班,为汉滨区培养和打造一批敢于接受新鲜事物、掌握先进营销手段的网络直播销售领军人才和汉滨农特产品品牌代言人,提升汉滨区富硒农副产品品牌知名度,促进农副产品销售。截至目前,共开展“硒哥硒妹”网络主播培训13期1707人次,其中网红张万路(秦巴奶奶 秦巴忆味)、杨滢(大滢妈妈爱做饭)的抖音号粉丝超过百万。今年“硒哥硒妹”团队走进17个镇办开展助农活动,外出推介20余场,宣传视频曝光量突破6000万,让藏在“深闺”的农特产变成“香饽饽”,“e路”畅销,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数字产业集群。汉滨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以电商为基础、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大数据为支撑,改造升级传统的一二三产业,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的数字经济发展思路,并在城东新区规划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秦巴数字港)。项目总占地240亩,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30亿元,分三期进行开发,一期打造数字经济引领示范区;二期打造楼宇经济;三期打造科研院所和总部经济。目前,一期项目1号楼主体建筑正在施工当中,预计9月底封顶,园区配套设施及2、3号楼建设正稳步推进。
  数字乡村建设蓄势待发,智慧汉滨未来可期。汉滨区将结合乡村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形成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乡村样板模式,为数字乡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王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