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文旅融合 共享未来
——2021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见闻
在海南展区,一位阿婆现场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的制作过程。黎锦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称为中国纺织业的“活化石”。实习记者 马少培 摄

  □ 记者 李荣
  开放创新理念,丝路文旅共生。7月18日,2021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落下帷幕。
  为期三天的旅博会,共吸引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节、展商,国内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800余家文旅企业、机构参展,陕西省重点项目推介会成功签约174.78亿元,涵盖历史人文、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文旅融合等多种业态。
   打造非遗艺术盛宴
  老腔、民歌、皮影戏……本届旅博会上,展厅里琳琅满目的非遗节目、非遗旅游商品、非遗文创潮品吸引参观者眼球,不少孩子现场体验泥塑、画扇等非遗项目。
  在非遗展区,“非遗展心韵 喜迎十四运”十四运会官方特许非遗类商品展台引人注目。一本《第十四届全运会剪纸纪念册》将剪纸特有的文化底蕴与现代竞技体育完美结合。翻开纪念册,除了壶口瀑布、华山、宝塔山、长安八景、城墙之外,民俗文化中各种吉祥寓意的图案纹样,都被巧妙地嵌入其中。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第十四届全运会剪纸纪念册》把全运会会徽、三十四项竞技赛事图标与陕西的山川名胜、风土人情艺术地融为一体,展现出全运会的体育风采,表达出三秦人民对全运会的美好愿望。
  “为迎接全运会,当好东道主,我们组织了十余位非遗艺术家,历时半年创作了剪纸、皮影、刺绣等十余项十四运特许商品。”纪念册出品人、陕西省非遗产业促进会会长袁红借此表达心声,“希望四海宾客通过陕西非遗艺术品,感知陕西历史文化底蕴,贴近陕西百姓生活”。
  记者了解到,此次参展的非遗项目有百余个,各地市都有非遗的展示和展演活动,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非遗艺术盛宴。
  旅游复苏行业回暖
  在2号馆西藏展台,电子屏幕上循环播放着雪域高原盛景,展台一旁,工作人员正忙着向往来参观游客答疑解惑。
  阿里地区旅游发展局工作人员吴蘅洋说,受疫情影响,国内旅游业普遍受到冲击,西藏也不例外,希望能借助此次博览会吸引更多游客到西藏观光旅游。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旅游市场稳步回升,消费信心进一步恢复,产业政策集中释放,旅游经济运行复苏向上的基本面基本稳固。预计今年上半年国内游客达23.55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77%,较2020年同期增长153%。
  随着暑期到来,暑期旅游市场逐渐“升温”,各家旅行社纷纷推出研学游、亲子游等旅游产品。在西安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展位前,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咨询相关路线。
  西安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姝萍说,近年来,公司不断深耕“文化+”“旅游+”战略,充分利用文化资源,把文化优势转换成产业发展优势,拓宽大西安文旅融合发展新道路,有效助力西安文旅发展活力和潜力。“希望借旅博会窗口,为公司发展寻求更多商机,吸引更多学生来陕西研学,了解陕西历史文化并爱上陕西。”
   文化赋“魂”旅游聚“气”
  本届旅博会上,美团、携程等国内多家OTA头部企业搭建展台,展示最新科技+文旅成果,引领推进旅游业数字化进程。国内首份以西部景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TCI指数报告——《2021丝路文旅旅游消费便利度指数报告》在博览会上公布,体现出博览会在科技+文旅领域的探索得到文旅业界的肯定。
  借助旅博会平台,陕西各市(区)及陕文投集团、陕旅集团精选了一批极具发展潜力的文旅项目进行现场推介,受到广大参展商的关注。
  以文化为旅游赋“魂”,以旅游为产业聚“气”,以产业为城市立“基”,以科技为发展蕴“能”,本届旅博会以“文旅+”促进相关业态深度融合,打造产业集聚平台,把握行业发展脉搏,激活文旅市场活力。聚焦全域旅游、红色旅游、智慧旅游等行业热点,旅博会还通过展览、展销、推介会和论坛等形式,为业内探讨文旅产业发展前沿,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旅游消费需求搭建平台。据统计,展会期间,共有6万余人次走进展馆,感受文旅发展新成果。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郑晓燕表示,2020年全省821个重点旅游项目完成投资847.1亿元,推动文旅产业摆脱疫情影响,实现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全省文旅系统将布局建设以自然生态、休闲度假、智慧旅游、业态融合等为重点的524个项目,进一步发挥重点项目引领带动作用,为打造万亿级文化和旅游产业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