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 闫智)7月15日,记者从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0年,榆林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89.66亿元,年均增长6.9%,地方财政收入达406.2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国城市第57位。
今年1-5月,榆林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8%,地方财政收入227.35亿元,增长56.2%,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1%,创近三年来新高。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
“去年以来,在应对疫情大考中,榆林市出台稳企稳岗等一揽子帮扶举措,累计减免各类税费192.8亿元,通过降电价、降利息给企业让利11亿元,清欠民企账款19.5亿元。”榆林市委副书记张胜利介绍,2020年全市原煤产量、油气当量分别实现5.17亿吨和2729万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此外,通过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15亿元;积极组织各类促消费活动,服务业增加值逆势增长2.6%;深入实施现代农业“4+X”工程,有力应对近25年来最严重的春夏连旱,粮食产量居全省第二。
高质量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
2020年以来,榆林市全力推进科创新城建设和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创建,按照“坚决淘汰过剩落后产能,为优质产能释放腾出环境容量和生产要素”要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兰炭行业升级改造“三年行动”,目前已拆除和正在拆除总产能772.5万吨的153台兰炭炉,年底前还将拆除总产能425万吨的85台兰炭炉,计划在2022年前全面关停单炉7.5万吨以下兰炭企业。启动“亩均效益”评价,以差别化的要素配置机制倒逼落后产能出清,为转型升级腾挪发展空间。
张胜利介绍,榆林市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建立招商委员会,建成150亿元资金池,抽调市县两级390名后备干部到招商一线,充分发挥地域空域区域等优势,布局智能无人机、通航、装备制造、可再生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与西工大共同推动空天地海无人系统综合试验平台建设,杭萧绿色钢构、汉澜石墨烯等一批项目建成试运行,凌天机器人、新石器无人车等一批新产业项目年底投产,远景风机全产业链和零碳工业园等一批高质量项目正在落地。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今年,榆林成立了由院士领衔的课题组,深入调研和规划,不断巩固和拓展毛乌素沙漠绿化成果,重启飞播造林,加大人工造林,现在榆林境内林地面积达到2300万亩,林木覆盖率拓展到34.8%;严格水生态环境治理,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黑水体、工业污水专项治理,各县市区建成区内的沿河污水直排口全部完成治理;15个国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张胜利表示,下一步,榆林要以水定产、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城,把榆林水耗总量控制在14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水耗强度下降10%;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农膜回收、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民生和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
2020年以来,榆林市狠抓脱贫攻坚工作,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稳就业工作专班,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5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4%,低于控制线4.3%,现行标准下48.6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建立“县区长配建学校、教体局长划片招生、校长均衡编班”责任体系,2020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学校185所,新增学位1.9万个,全市义务教育大班额控制在5%以内,加大普惠性幼儿园扶持力度,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8.4%;坚持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提质增效,全市12个县市区已全部建成“两馆”,达标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