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 孙高菊)7月13日,记者从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延安市充分发挥能源、特色农产品、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及城镇化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大的后发优势,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两链”深度融合助推产业转型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延安充分发挥当地能源、特色农产品等优势,深化“两链”融合,狠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延安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严汉平介绍,目前,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基本建成,按照“稳油、增气、扩煤、兴电、促转化”思路,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彩虹光伏玻璃、延长石油伴生气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产业项目已建成投产。随着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带动了当地能源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能化由初级加工向产业链中高端转变。截至目前,延安累计引进新经济企业1000余家,2020年园区营业收入达521亿元,县域经济平均规模突破100亿元。
在特色农业发展方面,延安坚持特色农业富民,农业提质增效成效明显,以苹果、畜牧、设施农业为主,特色产业多元发展的“3+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70万吨以上;累计发展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产业园165个;延安苹果、小米、蔬菜等地域特色产品全部注册商标。
文旅产业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途径。”延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光远表示,延安以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为总抓手,制定印发全域旅游创建方案、行动计划,突出特色、梯次推进。红色文化、黄帝历史文化、黄河自然遗产文化、黄土风情文化、绿色生态休闲文化等五大旅游板块加快建设,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作为革命圣地,延安的红色旅游是带动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据了解,全市现有各类文物旧址9262处,其中革命旧址445处。杨光远说,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目前延安已初步形成了以延安城区为主的红色旅游核心带,以黄帝、黄河、黄土风情文化旅游区、绿色生态旅游区、“中国红谷”丹霞地貌地质遗迹旅游区为依托的“一核五区”全域旅游发展布局。“十三五”期间,来延安的游客达到2.5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500亿元。
此外,延安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及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1999年以来,累计退耕还林1077万亩,治沟造地55.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3万平方公里。2020年,河流断面优良比例达83%,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9天,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延安市发改委主任张骁卫表示,进入“十四五”时期,延安将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做实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能源化工、文化旅游、先进制造业和新经济等六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同时,将围绕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国内一流苹果研发生产营销基地的“三区一基地”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着力构建“核心引领、两带支撑、多点发力”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