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渭南:构筑6大主导产业体系 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本报讯 (记者 唐冰)7月8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邀请渭南市委副书记郑维国围绕“追赶超越促发展 砥砺前行谱新篇”主题介绍经济社发展情况。
  “十三五”期间,渭南坚持巩固加强第一产业、改造提升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挖掘新潜力,培育新动能,创造新优势,凝聚起逐梦前行的强大力量。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1364.42亿元,发展到2020年的1866.27亿元,年均增长5.0%。
  “我们聚焦工业经济。坚持一手抓存量,一手抓增量,全市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主导产业逐步明晰,形成了能源工业、化工工业、装备制造工业等6大主导产业体系。中联重科和华州金钼等企业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中国酵素城、3D打印产业基地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郑维国介绍。2020年,渭南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617户,较2015年增加了173户。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561.33亿元,年均增长4.8%。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渭南市“白水苹果”“大荔冬枣”“蒲城酥梨”“临渭葡萄”“合阳红提”“潼关软籽石榴”“富平尖柿”“澄城樱桃”等八大水果区域公用品牌总价值达到186亿元,其中“白水苹果”名列中国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第10位,“大荔冬枣”名列第13位。
  区域农产品品牌的形成,畅通和便捷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作为全省人民的“菜篮子”和“果园子”,渭南市坚持产业化发展、特色化推进,积极发展3+X特色产业,品质不断提升,品牌逐年增加并产生了明显效应。渭南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130.5万亩,产量达319.6万吨,粮食产量创十年新高,粮食生产实现“十六连丰”。此外,渭南市坚持文旅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引进特色餐饮、大型商超、高端酒店、休闲娱乐项目,助力文化旅游产业全链条发展。
  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渭南市坚持办好利民之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和8.8%;新增就业21.33万人,新改扩建学校894所,招聘医技人才2800余人;5个国定贫困县顺利摘帽,65.59万贫困人口脱贫;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6.5万套,解决了20余万群众住房困难。
  郑维国表示,近年来,渭南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构建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截至目前,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顺利完成,渭河入黄河断面达到Ⅱ类水质,创近20年来最好水平。
  在提升城乡面貌方面,渭南坚持新型城镇化发展,深入实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覆盖、四清零、五提升”工作,形成“一城三区三走廊”的城市结构。陆续打通一批“断头路”,“四纵四横”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公路总里程达到2.1万公里,县县通高速目标全面实现。
  郑维国说,未来,渭南市将围绕打造“一市两区三地”目标,对标中省要求,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全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