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专题报道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 记者 满淑涵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十四五”乡村振兴大文章如何起笔开局?
  6月28日至29日,在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聚焦“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议题,“乡村振兴”“三农发展”成为专题协商建言高频词。
  陕西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农业发展基础深厚。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省委、省政府结合资源禀赋,将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实施“3+X”工程,推动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提质增效,以棚室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农业转型升级,以奶山羊为代表的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以茶叶、食用菌、中药材、富硒农产品为代表的区域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如今,“陕字号”特色现代农业品牌声名远播。全球最大的苹果连片种植区、全球最大的猕猴桃产区、全国最大的奶山羊生产基地等“亮眼招牌”,为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蓄势赋能。
  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与省农工党联合调研发现,目前我省设施农业还存在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偏低,市场体系不够完善,产销衔接和品牌竞争力不足等问题。
  为此,联合调研组建议,要把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筹资和信贷投入为主体,社会融资和招商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稳步推广设施农业保险试点和支农惠农贷款平台建设。同时,完善设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创新团队、院士(专家)工作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平台,建立健全设施农业产品产销衔接机制,充分发挥杨凌“示范区+自贸区”体制机制优势,以国际种子交易市场、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为依托,打造杨凌“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和国际农产品集散中心。
  全世界每7个苹果中,就有1个产自陕西。融入新发展格局,陕西苹果如何扬优势、拓空间、促发展?宝鸡市政协带来新思考。
  近年来,宝鸡率先引进矮砧苹果栽培技术,建成矮砧苹果生产基地13万亩、育苗基地3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矮砧苹果生产基地和苗木繁育基地。
  基于矮砧苹果省水、省肥、省土地、省人工和产量高、优果率高,以及“当年开花、次年挂果、三年丰产”的特点、优势,宝鸡市政协建议,在全省推广“矮砧大苗、格架密植、水肥一体、轻简作务”的矮砧技术,高质量繁育优质品种,完善全产业链果业标准体系,支持研发深加工系列高端产品,发展苹果加工、冷藏储存、冷链物流、苹果期货果旅融合等新业态,形成高科技引领、新模式推动、新品种支撑、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持续促进农民增收。
  当前,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特征。省九三学社认为,在互联网去中心化时代,应以数字化为抓手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省九三学社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统一规划、协调、监督、管理,对从事数字农业的组织和个人实施税收、贷款等优惠政策。同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组建数字化乡村运营机构,为当地农民提供种植、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指导和支持,带动和培养更多农民学习数字化知识、提升信息化素质。
  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乡村振兴促进法》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纳入法治保障,同时在基本农田保护方面规定,国家严格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要求各省区市采取措施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2020年我省全年粮食总产量1274.8万吨,创历史新高。省民建调研发现,虽然我省粮食生产成就显著,但由于粮食生产效益低,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趋势抬头,加之粮食消费呈刚性增长态势,粮食持续增产难度较大,保障粮食安全任务十分艰巨。
  为此,省民建建议,统筹整合建设项目,将分散化、碎片化的耕地提升为集中成片、规模耕种的优质耕地,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加强灌溉排水、土壤改良、道路整治、机耕道修筑、电力配套等工程建设,为规模化种植创造条件。支持粮食种植大县建设区域性粮食仓储设施和应急成品储备设施,提高粮食收储和保障能力。此外,还应拓宽粮食规模化生产服务范围,组织开展良种统繁统供、植保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生产性服务,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代耕代种、代育代插、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形式,开展粮食耕种社会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