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舟平 谷雨一过,天慢慢热了起来。不知不觉,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了。一提起劳动节,人们自然会想到劳动。其实劳动节的设定初衷是为了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最大化,是为了让劳动者有尊严地劳动。且不说它来源于纪念1889年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胜利,也不必说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12月就作出将5月1日确定为法定劳动节,单说确定劳动节的意义显然在于劳动者通过艰辛斗争,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延续至现在的八小时工作制,就是当时芝加哥工人提出的罢工口号,这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性进步,也是劳动节的精髓所在。所以,人们才这么注重劳动节。
劳动创造了财富,劳动创造了文明。不劳而获虽是人性的原始梦想,但与文明社会的制度规则是格格不入的,被认为是痴人说梦。抛开劳动节的设定意义,话题还是回到劳动上来。
人活在世上,其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佛教说:人活着就是受苦。此话对不对?相信每个人都有体会。俗话说:“人皮难披。”这话的确有道理。人活着,都想活出个人样,但不是每个都能活得人模人样。
那么怎样才能活出人样?一万个人可能有一万个回答,但万变不离其宗,只有通过正当劳动,通过正常努力,加上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才能活得有个人样,就像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阐述了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否定了传统经济学家“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观点,鲜明提出了“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这一观点,猿到人的转变,从直立行走、手的解放,从语言的诞生及感官的进化,再到思维活动和目标规划等,劳动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可见有目的、有规划、有思维的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当然,有些动物也会劳动,比如燕子衔泥,但那是一种低级劳动,不是人类意义上的劳动。
既然人要劳动,那么就不要惧怕劳动,劳动是一件只有人才能拥有的光荣事情,当我们患病卧床不能行走时,可能会羡慕行走在脚手架上的工人,此刻你会觉得劳动才是光荣的不是一句虚话。
文坛劳模贾平凹,每隔两三年一部长篇小说,创造了中国文坛奇迹,从《废都》《白夜》到《秦腔》《古炉》再到《山本》《暂坐》,目前他已出版了十七部长篇,贾先生说:“如果我不写文章,谁还愿意与我交往?”且不探究这句话的深意,窃以为: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文学是“愚人的事业”,没有懒可偷,只有用心写作——劳动,只有不住地写作——劳动,才有好作品出来。
劳动节之所以叫国际劳动节,除过劳动节的政治意义之外,在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同时也说明劳动是全人类的事情,当然劳动也是件光荣的事情,如果你不劳动或不愿劳动,那就实现不了劳动的价值,可能跟失去劳动能力的病人一样痛苦。小说《平凡的世界》《装台》这两部作品之所以能引起观众、读者的强烈共鸣,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小说塑造了以孙少平、孙少安、刁顺子等为代表的普通劳动者通过诚实劳动改变命运的感人故事,从而讴歌了劳动的伟大和荣光。
《劝民》诗说:“不见闲人精力长,但见劳人筋骨实。”这句话说成白话就是:闲人愁多,懒人病多,忙人快活。罗曼·罗兰说:“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可见,闲一点是福气;太闲,就会变成一场灾难。劳动、忙碌着是治愈世间一切心病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