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唐冰
“让老百姓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对城市活力激发与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近两年,加快推进城市“口袋公园”建设成为省政协委员刘勇和柴璐参政议政的聚焦点。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他们分别提交《提升西安市区“口袋公园”品质,助力高品质生活》《关于推动城市“口袋公园”建设的建议》两件提案。
“口袋公园”通常指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下,具有花园景观、休憩服务或文化底蕴等功能的小型绿地。因选址灵活、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作为社区公共生活空间的补充,“口袋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委员建议】“口袋公园”让群众随处见绿
“绿色指标的实现不能只寄希望于大型建设。”省政协委员柴璐指出,“十三五”期间,西安计划建设城镇公园绿地面积1562公顷,总投资近53亿元,重点投入在湿地、遗址公园、生态林带和防护林带、水系廊道以及交通系统周边生态隔离廊道。但隔离带、防护林都是只可远观,不可近赏。因此,即便近年来我省人均享有绿地面积不断增加,却与居民的切身感受不相匹配。
“大型绿地公园具有非便利性和不均衡性。”柴璐提出,由于距离远、园区面积大,人们多只能在周末、假期时享用大型公园设施,即便是住在公园周围的人,可能也没有时间真正走进去观赏。同时,由于受投入所限,绿地规划重城区、轻区域,县城和城镇的公园建设相对滞后,存在分布不均的现象。因此,建议推广便捷、无处不在的“口袋公园”,让绿色随处看得见,更应摸得着。
“口袋公园”具有选址灵活、面积小、离散分布、简便易行、资金投入小等特点。因此,柴璐建议,可见缝插针在街角、街区内、跨街区建设“口袋公园”,充分满足人们憩、游、聊、读、餐饮、散步等需求。
在具体建设方面,刘勇认为,可结合海绵城市等先进理念,在步道铺设、便民设施投放等方面下大力气,进一步提升市民游园体验。同时要注重挖掘城市历史,将文化元素融入公园景观,打造诸如历史文化、建筑文化、党建文化等富有特色的“口袋公园”,更好地彰显城市品格。
【记者走访】“口袋公园”已成群众休闲好去处
近年来,在西安街头一些城市居民区、写字楼旁的闲置空间里,一批占地面积小却设计新颖的“口袋公园”悄然而生,虽然空间不大,但休闲座椅、健身步道等设施一应俱全,满足了周边群众就近休闲健身的需求。
6月15日傍晚,记者来到后村西路与后村北路丁字路口,这里原本是一块微微起伏的荒地,今年初,雁塔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依据地势特点,通过点缀开花彩叶植物,用小而精的设计理念,打造了一处雅致的街角绿地。
“这块地都荒了好多年了,没想到经过重建,却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小公园。现在我们小区好多人都过来玩,晚上还有跳广场舞的。”在后村嘉园小区居住的徐秀萍告诉记者,自从这个“口袋公园”建起来后,只要天气条件允许,每天傍晚她都会带着孙子来这里遛弯。
城市生态空间得以拓展,“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已成为附近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精致的“口袋公园”让大家收获了惬意与幸福。西安市长安南路电视塔下一直是人口密集区,去年5月,一座约5500平方米的“口袋公园”的建成,让居住在蓝山公馆小区的王旭激动不已。“我比较喜欢户外运动,但参加工作后经常挤不出时间,这个小公园就在楼下,每天晚上下班后我都会在这跑两圈。”王旭为“口袋公园”点赞。
【部门回应】“十四五”重点推进“口袋公园”建设
记者从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了解到,自去年9月以来,西安市共新增城市绿地面积905万平方米,改造提升绿地面积246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提升城市公园15座,绿地广场、“口袋公园”64个,新建绿道183公里。截至目前,西安市已建成群众身边的“口袋公园”和绿地广场共计1100余个,今年还将新建和改造提升城市“口袋公园”和绿地小广场不少于100个。
省住建厅在提案办理回复中表示,将强化规划引领,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出台《陕西省城市精细化管理“十四五”规划》,把加快城市“口袋公园”建设作为“十四五”期间全省园林绿化建设重点工作予以推进,积极打造城市生活的绿色空间,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并指导各地见缝插针开展建设,以解决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居民对公园的需求,不断提升公园文化内涵和人民群众获得感。
与此同时,省住建厅还将进一步完善园林城市创建指标体系,将“口袋公园”作为重点考核内容,通过做好顶层设计,推动各地进一步提高城市“口袋公园”建设管理水平,让“口袋公园”不仅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成为文化传播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