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记者 白瑶
2020年,一部叙事宏大、震撼人心的《大秦赋》,让秦文化“疯狂出圈”;一部烟火气息十足、贴近生活的《装台》,让陕西文化、美食、方言火爆全网。两部影视剧在全国“刷屏”的背后,折射出陕西文化蓄积的强势力量。
陕西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积淀。近年来,陕剧不断赢得观众的眼球,《白鹿原》《平凡的世界》《那年花开月正圆》等一批具有国家水准和陕西特色的影视作品收视上佳,为推进陕西文化“走出去”发挥了积极推进作用。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作出全面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响亮提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够格地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建设西部强省,在经济强、科技强、文化强的基础上,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三强一富一美”目标提出后,陕西文化强省建设步频不断加快。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将“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延安精神进一步弘扬,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确定为“十四五”时期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近年来,省政协和委员们持续关注并积极建言献策。省政协委员、西北工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孙瑜就是其中的一位。
近日,在网上“全国政协书院”省政协“延安精神悟初心”读书群内,孙瑜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省的视角,与委员们在群中分享了所思所悟。
近年来,陕西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文艺园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但在文化产业发展上,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孙瑜认为,文化产业发展观念滞后是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作为文化大省,陕西需要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凝练地域文化特色,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讲好陕西故事,建设好文化强省。”孙瑜说。
如何进一步释放陕西的文化潜力?孙瑜认为,政府应在政策、措施和机制上鼓励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让优质文化资源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同时,应充分发挥陕西高校人才集聚优势,鼓励高校原创文化精品,促进陕西文化产业形成集群优势,打造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陕西名片。“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也是一项重要举措,要让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文化产业创新的成果,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脉。在建设文化强省征程中,不光需要影视文化助力,也需要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其他艺术种类加入同频共振“大合唱”。
在读书群中,省政协委员、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尚飞林从民间音乐的生存环境、保护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与委员们分享自己对“强化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大做强陕西文化特色品牌”的认识与思考。
尚飞林细致讲述了陕北民歌从起步到发展,再到如今拥有良好生存环境的历程。他说,当前陕北民歌良好的生存环境主要取决于其历史地位和独特魅力,以及陕北人民群众长期不变的喜爱。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件与其他非遗保护不太一样的事情,难度更大!”尚飞林表示。
民歌传承人减少、新作品产出较少、民歌“味道”逐渐减弱、保护措施不到位等,都是他感到忧心的问题。
“与所有的民间艺术一样,陕北民歌的保护与发展是个大课题,也是一道难题。”尚飞林说。他坚信,只要不断探索做好各方面的协调与配合,走对路子找到突破口,就能打破瓶颈,蹚出一条可行而宽广的大路。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天下黄河几十道弯》《一对对鸳鸯水上漂》《脚夫调》……交流中,一首首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民歌被分享到群中,激发起委员们对文化强省建设话题的共鸣。
当月委员读书群轮值群主、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高山说,音乐具有直指人心的艺术力量。传统音乐如果能与新时代相融合,既有利于音乐的传承发展,同时也更有利于打动和鼓舞人心。
“让年轻人爱上传统音乐、爱上民乐,也是让传统音乐焕发新生的重要途径。”尚飞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