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三孩生育政策来了,配套措施如何跟上?
  □ 记者 唐冰
  三孩生育政策来了。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截至6月1日15时,“三孩生育政策来了”话题阅读量达38.4亿人次,讨论达59.2万;相关话题“国家卫健委就三孩政策答记者问”阅读量1.6亿人次,讨论7423;话题“三孩时代需要怎样的配套措施”阅读量4亿人次,讨论达4.3万。
  当对育龄夫妇的“灵魂一问”从“什么时候要孩子?”“还生二孩吗?”升级为“拼不拼三孩?”的时候,“宝爸宝妈”们又是如何看待“生不生”的问题呢?
  “养一个孩子都已经很费劲了,我没有信心和精力再生二孩三孩。”31岁的瞿琳在西安市一家国企工作,夫妻二人皆为独生子女。“我娃今年四岁,已经过了最难带的时期,平时周末和寒暑假双方父母也都会帮忙照看,即使这样,我已觉得时间和精力被大量挤压。”
  瞿琳表示,除了带孩子问题,养娃的高成本也是考虑不生二胎的原因。“我娃现在上幼儿园,已经报了三个兴趣班,而且为了她将来能上好一点的小学,我们最近一直在看学区房,但价格实在是太高了。”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已进入世界生育率最低国家行列,总生育率下降至1.3。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随着三孩生育政策的顺利实施,我国每年可增加“几十万、不到一百万”的新生儿。
  “我女儿今年三岁,之前也曾考虑过生二孩,毕竟从长远来看,孩子有个伴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将来孩子的负担也会小一些。但现在的生活节奏和压力很大,还是有些担心。”在一家私企工作的谢萌说出了自己的担忧:“生一孩后再次回到工作岗位,许多事情无形中已发生了变化,所以再次生育可能就要准备好迎接更严峻的负面影响。”
  在生育问题上,除衣食住行之外,教育的压力更甚。已经生育两个孩子的赵磊表示,如果教育改革可以达到像自己小时候那样没有压力,还是会考虑生三孩的。
  从“全面两孩”实施效果看,政策已不再是生育的主要阻力,房价、教育成本等一系列问题才是人们“不想生”“不敢生”的总根源。据国家卫健委的调查显示,表示“经济负担重”的占75.1%,“没人带孩子”的占51.3%,女职工生育后工资待遇下降的有34.3%。
  多生一个孩子就意味着要花费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无论哪些人群选择孕育“三孩”,相应的配套措施都是必不可少的。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提到要“实施配套支持措施”。
  “这说明高层已经注意到了制约国人生育意愿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并在着手加以解决,这无疑是一针强心剂,让人们有了更多期待。”省政协常委、致公党陕西省委会副主委张华俊表示,只有医疗、婴幼儿托育、入学等相关配套支持措施跟得上、落到实处,年轻人的种种顾虑才能够逐渐消除,进而让放开三孩的政策实施效果变得更好。
  张华俊说,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这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持续保持社会活力的治本之策。“生三孩的前提是已经生育了二孩,要清楚地认识到,当前许多年轻人的现状是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孩子,如何提高他们的婚育意愿,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尤其是女性,在社会上打拼本来就很不容易,再加上生育,其事业、前途实际上是会受到影响的。”张华俊建议,除配套政策以外,还应对企业和生育孩子的女性给予直接性的税收等优惠政策,对多子女家庭给予一定生育养育补贴,加快构建生育成本在国家、企业、家庭之间合理有效的分担机制,在全社会倡导形成健康的婚育观、就业观,保障女性合法就业权益。
  要让生育权回到家庭,实现生得起和养得起,“增加托儿服务供给”“加大教育和医疗投入、降低直接抚养成本”等一系列政策是基本保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公共管理系主任何得桂认为,应进一步完善生育休假和生育保险制度,支持适龄青年想生、敢生;借鉴国外经验,加快建立儿童津贴或儿童福利制度,减轻养育负担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在生育保障方面,可以考虑为三孩生育提供产检等医疗优惠政策,也可考虑为三孩家庭提供住房优惠等相关政策,提升生育意愿。在儿童保障方面,建立健全托管体系,并为三孩儿童托管提供优惠政策,也可将幼教纳入义务教育范畴,以降低养育成本。
  省政协委员、西安坊上人清真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西艳,曾对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问题专门进行过调研。刘西艳认为,在放开三孩的同时,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幼儿托育工作中来,发展正规的、普惠性的托育机构,让年轻人即使在休完产假后上班,孩子也能得到很好照顾。同时,鼓励社区组织一批40至50岁的女性,对她们进行婴幼儿托育培训,持证上岗,这既能解决一批妇女的就业问题,还能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