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加速,不适老、不宜居问题越来越突出。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指出——
适老化改造是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中最受关注的,也是现实生活当中最便捷的切入点。如今,适老化改造成了社会共识,很多地方都在推进,而且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中央政府已经把老旧小区改造纳入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支持力度加大。但是,由于我国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开展时间还不长,存在不科学、不专业、不规范的问题,一些地方的适老化改造反而制造了新的障碍。
比如,有的小区建设的轮椅坡道,要么坡度过大,成了滑道;要么转弯的地方太窄,轮椅通不过,改造花了很多钱,最终却成了摆设。再比如,大量的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很多细节没有考虑到,导致老年人、残疾人“望桥兴叹”。因此,要特别注意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遵循“安全、便利、舒适”三原则,将促进老年人健康和功能发挥作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关键指标。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既是挑战也存在机遇。新时期,如何全面认识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影响?应对老龄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认为——
在“十四五”期间全面应对老龄化的过程中,不宜再强调“未富先老”,因为穷有穷的养老办法,富有富的养老追求,关键是要解决好“未备先老”的问题。现在老年人均享有养老金、全民医保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而养老服务虽在发展,但投入不足的局面并未改变,目前正处于总量供给非常有限、结构不尽合理、质量不高的状态,这事实上成为了全面应对老龄化的短板。
因此,从“十四五”开始,应当以构建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为目标,持续加大对养老服务的公共投入,并通过公共投入精准、有效地带动市场主体与社会力量乃至家庭及个人投入,在大力发展普惠型机构养老服务、增加护理型床位的同时,让社会化养老服务进入家庭并支持老年人居家养老应成为“十四五”时期的新政策取向。同时,还应当根据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养老服务需求采取差别性的推进政策。在实施差别性政策时,特别需要注入人文关怀元素,持续壮大专业护理人员队伍,而倡导以老助老将是未来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合理取向。此外,还需要根据老龄化进程合理配置老年医疗资源,促使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