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此心一轮光明月
  □ 王建康
  今年3月18日,恩师杜向民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留给亲人、朋友和学生们无尽悲伤和无限不舍,更是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先生身后,我几乎无时不在思念先生、体会先生,我真切地感到,先生深刻生动地留在了我们心里,将永远温暖我们、激励我们、引导我们。
  真诚的先生
  先生生在黑龙江明水县的偏僻山乡,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饥荒和十年动荡,高中毕业后还担任过小学教师、乡镇文书、村党支部书记等基层职务,考入大学后来留校,从辅导员一路走到高校书记、校长等领导职务,角色转换之丰富、人生历程之辉煌,少人能及。可是,无论在什么岗位、什么境遇,他待人接物处事的心态始终平和宽容。作为非常亲近的学生,我从未见过他颐指气使或者居高临下,无论是对学生、对部属还是其他人,始终亲和平等相待。翻阅先生的讲稿,浏览先生生前的视频,都能看到他始终不变的本真,没有套话官话假话,有的只是推己及人和设身处地,有的只是掏心掏肺和以诚相待。我想,这也是先生身后近千人自发赶去送别的原因了。
  亲和的先生
  先生最重情义。记得21年前,先生前脚调到西安,担任西安地质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我后脚大学毕业回到西安工作。刚参加工作我就去看望先生,突然看见电视机顶上有个一帆风顺的工艺品很眼熟,走近才发现,这正是几年前先生从长春调赴郑州临行前,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凑钱送先生的小礼物。当时我们撕了一个纸条,写上祝福的话语,用透明胶带贴在上边。过去几年,先生从长春搬家到西安,不但还留着这个纪念品,甚至还完好保留着我们当年写下的纸条。
  重情重义,真诚待人,这是先生始终如一的特质。对于学生学业或者人生的点拨指导帮助,更是几乎做到了有求必应,倾力而为。我自大学毕业后就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工作,当时对提升学历并不重视,先生多次催促,后来更是直接下达“任务”,督促我考研。2009年我的儿子出生不久,先生和师母一起乘车到我家探望。这些年来,几乎所有学生的婚礼他都亲自出席。回顾这段经历,可知先生对学生爱得深沉、帮得真切。先生帮助过无数人,温暖过无数人,这也是先生的巨大人格魅力所在。
   有为的先生
  在先生的人生历程中,责任是最为重要的关键词。先生的一生,都以最大限度地做好自己想做的事和自己该做的事为最大追求。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26年前我刚步入大学,先生当时担任学校党委副书记,带领学工干部逐一走访全校所有新生宿舍,对同学们嘘寒问暖的热情眼神。门下所有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建议、指导修改、审核等环节,先生都是亲力亲为,从未因公务繁忙而有丝毫懈怠。不辞辛劳,不厌其烦,是先生多年如一的作风,无论岗位怎么调整,无论时空如何变换。
  苟利国家生死以,不因祸福避趋之。先生在相当程度上真的做到了。正是由于他强烈的奉献和担当精神,才能不计得失地积极支持三校合并而有今天的长安大学,才能大幅度优化学科引进人才,才能大幅提高教职工津贴,才能化解歧见实现办学重心北移,才能推动学校各重要领域取得长足发展。
  尚学的先生
  无论事务如何繁忙,无论压力如何巨大,先生一生始终没有放松治学和教书育人。从本科时种下的地学情结,到硕士求学南开打下的经济学功底,及至长期从事高校教育管理而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先生须臾不忘读书,须臾不忘著文,须臾不忘传道授业。先生的论著,不像一般学者虚来虚去的凌空高蹈,而是面向问题面向实际,可以说是在实践中学习思考,在应对挑战解决问题中创新探索的结晶,带有鲜明的知行合一特点。
  先生始终看重教师身份,无论什么岗位,始终坚持亲上讲台为学生授课。记得我们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先生为我们讲授西方经济学,因为学术范式和理论框架迥异于中学时接触的内容,学生接受难度大,加之课时安排得少,先生每节课都奋笔疾书,把黑板写得密密匝匝。为了腾出更多时间讲解,先生几乎每次都是以极其匆忙的速度擦黑板。粉笔灰飘飞,落满了肩膀,先生常常额头汗水晶晶发亮。所有同学都在先生的课上受益良多。
  坚定的先生
  先生一生坚守清清白白做人的原则,坚守为所当为的基本立场,无论担任什么职务,无论面对怎样的压力,都能把认准的事情、该做的事情,义无反顾地推进实施。
  在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后,先生看到学校教职工待遇多年没有提升而远远落后于同类院校,已经严重影响到人才队伍稳定和学校长远发展,下定决心筹措资金,顶着压力大幅提高了职工待遇。为了适应办学中心北移的需要,先生克服困难和各种阻力,顺利启动和完成了教职工改善性住宅建设工程。先生铁腕推进清理整顿渭水校区内部分教师家属私搭乱建的商业门面时,面临个别人强烈反对而完全不为所惧。在先生的坚持下,风波很快得以平息。先生身后,长安大学教职工选房的时候,很多老师都想起了先生的恩泽,都说“如果没有杜书记,就没有大家的新居”。
  先生40岁左右就有机会调入国家部委,在担任合校后的长安大学副书记时,也曾有两次调任省内外两所大学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机会,可他始终不为所动。先生离去后,我越来越觉得先生品格高尚、格局高远、能力高超。我感到,“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越高;见之若粗,而探之越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无穷”。我愿按照先生指引我、鼓励我、温暖我的道路不断向前,以绵薄之力,和万千弟子一起,躬身而行,实现先生未竟的心愿,慰藉先生的在天之灵。
  自此以后,当看到每一轮朝阳升起,看到每一轮皓月当空,我和万千弟子都会想起先生,想起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他的道德文章,想起他的事功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