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协教育科技委员会
去年5月开始,围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省政协月度协商座谈会议题,省政协教育科技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省委教育工委相关负责同志,先后赴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音乐学院、西安欧亚学院和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不同层次的高校进行实地调研,在省政协机关和部分高校召开高校党委书记、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7场座谈会议,并向社会征集交流材料40篇,为开好此次协商会议打下了坚实基础。
存在问题
(一)进展不平衡。目前高校在推进思政改革过程中往往是“单兵作战”,部属、省属院校政治站位高、师资力量强,推进力度大;民办院校、高职院校受师资等客观因素影响,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思政教育以完成任务、应付检查为主,工作进展较慢,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二)在配齐建强思政队伍上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总量不足。截至2019年底,我省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师生比为1∶476,缺口超过26%,大部分高校未达到1∶350要求。二是能力水平有待提升。思政队伍呈现出年轻化、经验不足等隐忧,高层次人才缺乏。三是待遇难保障。思政队伍的政策支持保障力度不够,使思政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与科研的动力不足。
(三)课程改革力度还不够大,缺少更多能够触动师生灵魂的精品课程,缺少可量化的考核评价指标;思政课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一些时政热点难点问题讲不明、说不透,与新时代学生内心需求还有差距;实践教学重形式、轻效果。多数高校思想课教学习惯于沿用旧办法、老经验,话语体系不新、表达方式不亲、传播手段不灵。
(四)“大思政”工作格局还有待构建。理念尚需强化,部门合力尚未形成,优质资源统筹不够,在网络优质资源共享上还需进一步探索创新。
意见建议
(一)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共建全省思政教育工作大格局。一要成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专题研究教育部等八部委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出台我省的贯彻落实方案,定期研究解决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二要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夯实高校党委书记抓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夯实院系级党组织抓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并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三要成立“陕西思政教育联盟”。遴选一批高水平、有经验的领导、名家大师、劳动模范,组建思政教育“师资库”,定期开展政策理论研究、教学交流、典型宣传等工作,打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思政教育“大平台”。
(二)通过有计划、分步骤的方式配齐建强思政队伍。一要加快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步伐。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纳入高校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马克思主义学科博士点的布局力度,放宽中青年思政队伍在职读博的条件和渠道,不断培养后续队伍、有效避免“抢人大战”。二要在高校发展党员数量和质量上实现新突破。通过优化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提高党员发展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把加强党的建设融入到教育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做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严格落实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负责人应当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有长期从事思政课教学或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经历的规定。三要持续开展“思政大练兵”。通过广泛参与、持续宣传,引导广大教师自觉修身修为,千方百计留住优秀人才。四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建立不合格思政教师退出机制,加大对失德教师的惩戒力度,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五要鼓励建立“名师工作室”,建立青年思政教师成长计划,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做好传帮带,让更多优秀教师加入到思政队伍当中。
(三)聚焦立德树人总目标,在思政课创新上迈出更大步伐。一要组织专家力量充分发掘延安精神和“西迁精神”的丰富内涵,形成弘扬和传承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出一批有质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推动延安精神和“西迁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认真对我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和研究,大力推广“开学第一课”“课前思政三分钟”等好做法。二要在教学内容、方式上再创新。鼓励高校将更多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融入思政教育当中,通过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本,探索专题式、互动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培育出更多能够触动灵魂的精品课程,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三要建立领导干部、两院院士、先进模范人物、优秀毕业(在校)大学生进高校、上讲台制度,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四要把网络思政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来抓。增强“易班网”“中国大学生在线”等网络阵地的示范性、引领性和辐射度;推动高校建立一批思政类公众号,推行“网上行走课堂”,为思政教育创造良好网络环境;及时以权威信息发布回应学生关切,有效应对网络不良思潮的传播和影响。
(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保障思政教育中的各项政策待遇得以落实。一要大幅度增加高校思政教育投入,设立宣传培训、理论研究、社会实践、网络教育等专项经费。及时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网络思政工作专项经费等国家规定。二要通过核增学校绩效工资总量的方式,设立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岗位津贴,由高校纳入绩效工资管理。落实高校专职辅导员事业编制,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规定配备到位,稳定和调动辅导员队伍的积极性。三要对民办、职业院校等思政教育力量薄弱学校在财政投入等方面予以更大支持,鼓励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开展远程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