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记者 杨晶
青山、海浪、金鱼、雪人……走进朱高娜家,里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刺绣作品,都出自她们母女之手。
朱高娜的母亲高云岭是刺绣非遗传承人,2016年,她绣的油画作品《母亲》获得了第八届陕西妇女手工艺品技能大赛刺绣金奖。
“母亲绣完这幅作品大约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因为是一幅满绣,所以画里的背景色也要全部绣出。”朱高娜说,母亲绣一幅作品用时少则半年多则一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亲的视力越来越差,加之长期辛勤劳作,脊椎病也不时复发。
朱高娜是刺绣第四代传承人,她上学和工作的专业都跟广告设计相关,因为心疼母亲,辞掉了工作,重新做起刺绣。
在关中地区,有不少农村女性都会刺绣,图案多是吉祥寓意的,用在家里小孩的衣服鞋子和虎头帽上。朱高娜老家白水县的农村也是如此,自从当地做绣品的女性参加了苏绣培训后,她们领略到了苏绣的魅力,绣出的作品也越来越漂亮。
“当时学的苏绣是双面绣,而关中的刺绣是单面绣。”朱高娜介绍说,苏绣用的是真丝线,要将一根丝线分为十二根,在纱上绣的时候要能同时照顾到两面,保证图案的一致性。
苏绣讲究的是细腻逼真,绣出的植物、动物栩栩如生。朱高娜的工作桌上有一副“唐妞”耳环,每只耳环只有成年人拇指的一半大,但“唐妞”脸蛋儿上的胭脂依然清晰可见。
“绣一个直径大约5厘米团扇状的书签大概需要8个多小时,绣好图案后还要在书签周边缠丝。”朱高娜说,只有用好几种过渡色丝线,做出的绣品才会栩栩如生。比如绣桃花花瓣一般要用到白色、浅粉色、粉色三种丝线,这样绣出的桃花就好似真的一样。
几年前,白水县很多妇女都对做刺绣心灰意冷,她们觉得无法用刺绣作品撑起生活,一些人想要放弃。于是,朱高娜开始不断创新,创作了许多符合年轻人审美的刺绣作品,还参加各个地方举办的非遗活动,推广手工刺绣,慢慢地很多人认可了她们的手工刺绣作品,村子里做刺绣的妇女也重拾了信心。
2020年端午节,朱高娜在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举办小学生刺绣手工体验课,看到小朋友们喜欢刺绣的样子,她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此外,朱高娜还受邀参加了一些小学开展的非遗进校园课程,教小学生做简单的卡通画刺绣。7岁的女儿也常常说要学做刺绣,这让朱高娜感到十分欣慰。
“看到这些孩子越来越喜欢刺绣,我感到很幸福。”朱高娜说,希望更多人关注非遗文化,让传统技艺不断地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