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川市政协
2020年8月,铜川市政协围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铜川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双月协商。为搞好此次协商活动,市政协调研组历时两个多月,先后通过实地调研、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实际情况、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并组织委员先后赴西安市和咸阳市,学习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经验。在认真筹备基础上,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同市政府深入协商,提出意见建议,助力铜川经济高质量发展。
存在问题
(一)行政许可事项划转不到位,审批权限下放不平衡。按照《铜川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施方案》,全市交由市审批局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涉及32个部门、共313项,目前划转了18个部门221项,除全省要求已经取消的13项事项外,还有79项未划转。此外,一些审批权限下放不平衡,如建筑施工许可等审批权限,个别区县的审批权还保留在市级部门。
(二)基层对下放的审批权“接不住、管不好”。一些审批权下放后,基层没有相关检测设备和专业人员,承接审批权限的能力和水平不足,出现了“接不住”现象。如部分区县承接的林业苗木检疫证核发、公共场所卫生经营许可等专业性强的事项,由于没有相关检测设备和专业人员,还需要到市上或省上进行检测。区县审批部门工作力量弱、工作量大,加之基层审批工作人员缺少专业和系统培训,业务能力不强,造成对下放审批事项“管不好”。
(三)网上可办率低。全市行政审批依托的政务服务网目前尚未实现所有部门数据的互联互通,造成已经纳入全省一网通办总事项的审批事项,在实际办理中仍需要使用各部门专网的情况,且专网没有与政务服务网接通,办理信息无法在政务服务网上呈现。还有一部分人在办理企业注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事项时,仍习惯于传统审批模式,造成全市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偏低。
(四)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少、服务水平不高。市便民服务中心目前进驻部门和单位27家,设置办事窗口64个,还有部分部门单位没有进入。与我省其他市区比较,存在便民服务中心面积小、服务窗口少、窗口服务人员缺少常态化业务培训等短板。
(五)没有建立政务服务大数据分析服务平台。与咸阳市“互联网+大走访”平台相比,铜川市虽然建立了智慧城市信息平台、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管理平台、重点项目建设综合管理平台等信息平台,但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没有专门的大数据管理机构,也没有建立综合性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分析服务平台,信息共享不够,信息不畅通。
(六)中小微企业获得贷款难。一是中小微企业可抵押品少,贷款抵押担保时抵押能力受限。二是信用贷款开展不充分,信用类贷款额度小。三是金融机构创新能力不强,针对中小微企业特点设计的融资产品相对匮乏。四是部分中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运用金融工具的能力有限,难以达到银行放贷条件。
对策建议
(一)加快推动审批事项划转,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严格落实《铜川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施方案》,按照“成熟一批、划转一批”的原则和“一次划转、分步实施”的要求,就未划转的事项与省市相关部门加强对接,加快推进剩余事项的划转工作。二是按照“应放尽放”要求,推动各区县下放平衡。三是统筹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推行并联审批,探索“一件事一次办”审批。
(二)加强区县审批机构能力建设,确保“接得住、管得好”。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审批部门的经费支持,为基层配备相关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基层检验检测能力,推进实现“就近办”,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路。二是严格落实“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工作要求,配优配强基层审批队伍。三是加强对基层审批工作人员常态化、系统性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推进信息共享,提高网上可办率。一是优化升级市政务服务平台,打通数据共享通道,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综合管理平台、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管理平台、智慧城市平台等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应用,打造行政审批服务全市“一张网”。二是大力推进“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模式,进一步提高网上可办率。
(四)进一步提升便民服务中心服务能力。一是进一步扩大市便民中心办公面积,推动更多职能部门单位入驻,增设服务窗口、增加服务事项,为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二是进一步加大对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推动工作人员更加熟悉相关政策和办事流程,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持续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积极推广西安市莲湖区“自然人和法人生命树”服务模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多“一件事套餐”服务,将与一件事相关联的业务进行“打包”,增加“打包”数量,提高“打包”质量,确保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跑一次路”。
(五)建立全市政务服务大数据分析服务平台,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学习借鉴咸阳市“互联网+大走访”平台经验,树立互联网思维,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以智慧城市信息平台为基础,有效整合智慧城市平台、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管理平台、重点项目建设综合管理平台等信息平台,研发建立全市政务服务大数据分析服务平台。继续深化“双包一解”和“双百双千”活动,设立企业联络员,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将发现问题和企业诉求及时在政务服务大数据分析服务平台上进行反映,利用平台对反映问题进行全程督查督办,形成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新模式,打造铜川“互联网+政务服务”品牌。
(六)降低企业获得信贷的难度。一是金融机构要牢固树立“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铜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力度。二是创新贷款抵押方式,推动放开不动产二次抵押登记,积极推行仓单质押、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贷款业务。三是推广落实“诚信纳税贷”“小微快贷”“经营快贷”“个人商务贷款”“周转限额贷款”“固定资产项目投资贷款”“产业链贷款”等多种信贷产品。四是加强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用信息运用,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增加信用贷款额度。五是提升企业获得信贷能力,加强政银企对接,定期对企业开展财务管理、金融工具应用等业务培训,指导支持中小微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融资获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