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雪
截至2月23日,延安市政协五届六次会议大会提案组共收到提案283件。市政协委员紧紧围绕城市建设、生态保护、文化产业、营商环境、乡村振兴、学生教育等助推延安高质量发展的中心工作建睿智之言。
马雨平委员:永葆绿水青山的生态延安
“面朝黄土背朝天”,经过延安人二十多年坚持不懈加强生态建设的接续努力,如今,延安的森林覆盖率达到48.07%,植被覆盖度达81.3%。2455万亩新营造林使延安实现了由黄变绿的巨变。”马雨平说,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职责,当好秦岭生态卫士。
延安森林质量不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差,制约着生态建设水平。围绕降雨量小、自然修复能力弱、治理难度大等问题,马雨平建议,要持续开展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等工作,加大林分改造力度,构筑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全面推行林长制,严防森林火灾,保护野生动植物,发掘优良生态资源,增设新的自然保护地。
全市现有的57.67万亩干果经济林受自然灾害因素制约,产量和效益不稳定。马雨平认为,应鼓励林区群众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开展林下养殖、种植业。发展森林旅游产业,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生态产品和生态红利。
师淑丽委员: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民营经济主体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延安先后出台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使全市民营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
师淑丽在工作中了解到,当前延安营商环境及民营经济发展存在政策落地不够精准、营商服务意识不强、融资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
“我们应该设立民营企业绿色直通窗口,点对点精准服务。”针对目前现状,师淑丽建议,充分发挥统战部牵头的18个职能部门的非公经济人士综合评价体系作用,让企业甩掉包袱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解决好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引导企业加快改革,使企业经营结构多元化。大胆创新,加快培育“专精特新”民营产业群,多渠道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乔录委员:推进延安榆林“大陕北”建设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新的起点上,中省《十四五规划建议》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新蓝图。
在规划中,乔录发现铜川融入关中城市群发展,榆林融入呼包鄂能源区,形成了一定的聚合和共振。延安则处于断裂带,或会滞阻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追赶超越。
乔录认为,延安和榆林同为陕北大型能源城市,应推进延安、榆林一体化发展,在区域资源共享、城市功能对接、优势产业和产业链共建、加强交通衔接转换等方面统筹发展,积极构建陕北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大力推动延安、榆林两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两地精品旅游线路、景区及旅游产品等,发展自驾游、汽车营地、线上线下结合的智慧旅游等新业态,推动陕北区域旅游服务业井喷式发展。
品牌带动效应极为重要。乔录建议,构建两地特色品牌在能源、旅游、烟草方面的“互补”效应,以延安苹果、延安卷烟、红色旅游等为切入点,探索应用市场化营销“捆绑”、积分等方式,实现“以一带一”“以一带多”的营销效果,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董伟委员: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建设体系
近年来,延安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在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董伟了解到,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延安在文化产业建设方面还存在体系不具规模、整体实力偏弱的问题。
“我觉得应该重点扶持红色旅游、教育培训、特色文创产品等文化核心行业。”董伟说,应给文化产业企业建立数据库,结合延安本土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底蕴,打造融合延安老城记忆和革命历史的城市景观工程,实施城市文化名片打造工程。例如宝塔山灯光秀等成功案例,使其成为延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广大游客和市民前来旅游观光和休闲玩耍。
“要完善文化产业体系,结合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等新特征,逐步释放延安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董伟表示,要践行延安精神,讲好延安故事,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