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社荣 □ 记者 满淑涵/文 实习记者 白瑶/图 “我们一定要把保障的底兜牢,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排忧解难。”铿锵话语折射浓厚“民生情怀”,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的“民生篇”扎实有力。
民生为本,民政为民。作为承担社会建设兜底性、基础性工作的重要部门,过去一年来,省民政厅围绕“三个聚焦”,履行“三基职责”,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好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两场硬仗”,有力服务全省追赶超越大局。
“十四五”大幕初启,陕西民政如何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省政协常委,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郭社荣在省两会接受采访时表示,将通过实施多元化养老服务、城乡社区服务、救助管理机构提升改造等“六大工程”,实现特殊困难群体基本民生保障更有力度,社会治理更有质量,基本社会服务更有温度,推动新时代陕西民政事业追赶超越、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兜底保障筑牢防线 2020年,按照守住脱贫攻坚“最后一道防线”总要求,省民政厅以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和“三排查三清零”“对标补短”工作为抓手,以未脱贫人口、脱贫监测人口、边缘人口三类人群为重点,省市县三级联动开展四轮全覆盖排查,全面落实“分类施保”“渐退帮扶”“单人保”等政策,确保将符合条件的未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
为防止新的致贫返贫问题发生,省民政厅出台《陕西省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推动全省所有村(社区)建立主动发现快速响应队,建立“平台+核对+e救助”三位一体兜底保障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对困难群众进行动态监测,实现闭环救助。疫情期间,省民政厅还通过畅通社会救助热线、简化办理流程、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实施网上办理等措施,有效发挥民政兜底保障作用。
郭社荣表示,今年将继续完善社会救助动态监控系统功能,建立防返贫兜底保障长效机制,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期,计划开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回头看”,健全完善民政防返贫监测预警和基本生活救助机制,推动建立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基层治理创新有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为了将民政便民惠民政策落实落细,省民政厅以民政部“金民工程”为龙头,建成民政数据中心、民政业务管理平台和民政公共服务平台,开发推广“民政e救助掌上办”“码上办”等服务,让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庚子之初,在疫情防控最紧迫之时,省民政厅牵头成立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社区防控工作组,先后制定社区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治12个指导性文件和防控工作指南,实现全省社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隐患排查、环境整治“三个全覆盖”。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阶段后,省民政厅将城乡社区、民政服务机构防控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按照闭环管理要求,细化防控措施。同时,推进资源要素下沉,将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倾斜,增强社区和民政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韧性。
郭社荣表示,新的一年,省民政厅将不断深化社区治理,深入开展“社区万能章”治理专项行动,完善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持续推广“四民工作法”,加快建设“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使“院落会议”协商议事、“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社区治理体系等一批具有陕西特色的城乡社区治理经验更具亮色,通过创新治理,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和社会资源。
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这是党的文献首次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体怎么干?立足陕西实情,郭社荣认为,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全省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另一方面,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努力开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截至2019年底,我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02.3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8.12%。解决好养老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民生大事。
“十三五”以来,我省机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累计达到960个,覆盖32.5%的城市社区,农村互助幸福院累计达到13825个,覆盖81.65%的行政村,养老床位达到27.6万张;西安、宝鸡等8个地市获批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咸阳市“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新模式入围“2019中国改革年度案例”;养老服务人才培训计划持续实施,已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2万余名。
针对我省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资金投入不足,养老服务产业链尚未完全形成等问题短板,郭社荣表示,今年将加快建设“一院一站一中心”嵌入式养老服务网络,推动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为主体、互联网+养老为支撑的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提升银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