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实验室守望
    李赞委员

  □ 记者 满淑涵 文/图
  2020年,西安工业大学唐霖教授团队收获新的科研成果:全金属石油螺杆钻具电解加工技术通过第三方鉴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实现产业化应用。
  在唐霖教授领衔的陕西省特种加工实验室,“创新”日益成为每位科研人员的工作习惯。日常教研过程中,唐霖会引导学生们培养创新意识,鼓励他们采用新方法、新思路、新技术打破传统模式,解决工程实践中的技术问题。
  工作13年来,唐霖和他的团队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企业中的“卡脖子”问题,开展特种加工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在难加工复杂异形内螺旋线深孔数控电解加工工艺、装备及开发应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我国装备制造产品升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其中多项技术为国内首创。目前,该团队创新开发的电解加工新技术已形成从设计、工艺、装备到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已成功应用到我国国防装备中,同时可为核电、石油钻采等领域的市场需求提供一条龙技术配套服务。
  “国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改革举措越来越多、越来越实,这对一线科研工作者是莫大的激励。”唐霖感到高新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大有作为。
  不过,随着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进一步推进,唐霖团队对多元化创新人才的需求愈加凸显。“像前期市场需求对接、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后期项目管理,都需要科研人员具备技术、市场、法律、金融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综合能力。但目前看来,这样的综合型人才还很缺乏。”唐霖说,将技术供给方、技术需求方、技术中介整合在一起,集成技术、人才、政策、资金、服务等创新资源,可以帮助高校、科研院所提高成果转化效率和成功率。
  今年省两会,省政协委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赞带来了《关于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支持的建议》和《关于扶持初创企业、优质型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围绕“双创”升级建言资政。她认为,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初创企业支持力度,提高大学生和初创企业创新创业成功率,留住更多优秀创业人才和创业项目“本地开花”势在必行。
  “近年来,陕西人才引进政策和营商环境不断细化优化,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留陕就业。但由于目前我们培育人才、重视人才的机制举措还不够完善,人才支持政策落地过程中的服务与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结合在陕西部分高校调研的实际情况,对比东南沿海省份人才培养支持机制,李赞建议,应建立综合服务体系,完善政策配套保障,在全省营造爱才惜才良好氛围,让尊重人才成为社会新风尚。同时,通过以赛促创,奖励支持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获奖项目落地,用好用活高校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和综合实力展示平台,分档次给予成果落地奖励,有力促进高科技优质项目落地,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针对初创企业、优质型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的资金、市场、人才等“成长的烦恼”,李赞还建议,应提高众创空间服务管理的专业性、规范性和长效性,加大科技金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支持力度,集聚创新要素催生“化学反应”,真正让梦想成为现实的“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