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前哭就是“不坚强”?及时表达情绪不是“懦夫”表现
一直以来,我们接受到的社会与家庭教育总在告诉我们“哭是懦弱的”,“不要哭鼻子”,长期压抑在内心的负性情绪很难消解。大多数人选择“忍耐”,但这样长期发展,会对心理健康造成不好的影响。
经常出现所谓负性情绪的人,体内的交感神经处于亢奋状态,释放出大量活性物质,如人焦虑时能释放大量肾上腺素;精神过度紧张会放出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如果负性情绪超过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有引起疾病的可能。
不必否定自己,请先接受自己的“坏脾气”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人们总会遇到一些超出预料无法改变的事情,在解决由此产生的负性情绪时需要采用健康积极的方式。首先要让自己接受已经发生的既定事实,了解自己因此产生的生气、难过、无奈等情绪都是正常的,允许自己的这些情绪出现并表达出来,接受当下自己的状态,原谅自己的“不完美”。
同一个事件,不同人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与情绪状态,这是因为引发人们情绪反应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个人对事件的看法与分析,这一点很重要,也是最容易让人们所忽视的。我们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件和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身看待问题的角度,因为人体的免疫功能和内分泌功能会随着人们认知方向改变而改变。因此要正视自己和正视问题,学会调节自身状态、管理情绪。
哭,真的不是罪,情绪需要管理与宣泄
首先,需要明确情绪管理不是去除或压抑情绪,而是在感知到自己的情绪时,调节自己表达情绪的方式。我们认为情绪没有好坏,不管是开心激动还是生气难过,都有存在的必要,只是要控制情绪表现的强度,不要大起大落。因此不要一味回避,而是在感知到情绪变化的时候学会合理地表达、抒发。哭就是宣泄情绪的一种本能,有研究表明,人在哭泣时,情绪强度会降低40%,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哭后比哭前感受好了许多。由情绪、情感变化引起的哭泣是机体的正常反应,我们不必克制,尤其是心情低落时,强忍泪水会加重心理负担。
除了哭,还可以尝试深呼吸、实物宣泄等方法,但要注意在不伤害他人和自己的前提下进行,还可以找到空旷的地方通过大喊把心中的不满、烦闷说出,因为适当向他人倾诉自己的一些感受,是心理调节的必要手段。在感受到身体疲惫时还可以通过洗个热水澡、听一首舒缓的音乐,让自己处于舒适的环境中。
据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