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满淑涵
养中有医,医中有养,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高龄化、失能化趋势不断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愈加受到市场青睐。
如何走好“银发浪潮”下的医养结合之路?今年省两会期间,四件提案聚焦“医养结合”弱势短板,从人才队伍建设、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建立健全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等方面梳理问题、提出意见,得到有关部门重视。
目前,我省已有西安、铜川、安康三市入选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全省146个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设了老年病科,276个医疗卫生机构开设了康复护理科。90%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同时具备养老服务能力和医疗资质的医养结合机构124家。但医养结合产业发展还存在建设标准低、管理服务不规范、地域发展不平衡、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在提案中建议,建立针对医养结合类专业人才的政策扶持和经济补贴,鼓励更多专业人才投身医养结合事业,规范队伍建设,提升照护品质。同时,要建立健全临终关怀行为规范制度,完善姑息疗效治疗指南,帮助老年患者缓解极端痛苦、维护生命尊严。
省政协委员、咸阳市政协副主席陈永慧认为,推进医养结合深度融合,是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有效途径。不仅要理顺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细化职责分工,还要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满足市场多层次需求。
“80岁以上老年人共病率高达80%,其中85%以上的老人患有三种以上疾病。”这组数据引起省政协常委,中陕核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斌成关注,他认为,老龄化将极大促进人们对医养机构的刚性需求,养老机构除了能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外,更需要具备精准有效的医疗卫生护理能力。
张斌成在提案中建议,应在我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中明确对医养结合产业的布局规划,特别是鼓励支持国有资本通过混改等形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推动我省养老产业发展。同时,还应支持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在医养结合机构中实行多点执业,明确其享有与医疗机构同等的职称晋升、继续教育等待遇。
针对医养结合工作多头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省政协委员、商洛市侨联主席王亚莉建议,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医养结合工作定期联络工作机制,形成卫健和民政部门高度配合,发改、财政、监管、审批、资源等多个部门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医养结合多元化资金投入,积极推动富余医疗卫生资源向养老服务业延伸,明确养老和医疗机构协作服务项目、责任划分,推动养老和医疗机构协作上水平;探索完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日常运营机制,统筹乡镇卫生院和敬老院、村卫生室和农村幸福院资源,扎牢基层医养结合工作开展基础。
省卫健委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推进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省医养结合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深入推进省级医养结合培训基地建设,完善养老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制定并落实分级分类医养结合人才培训计划,建立岗前教育、岗中培养、继续教育的培养体系,进一步提升医养结合从业人员的待遇和发展空间,明确其职业前景,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增强从业稳定性,让全社会关注、理解、尊重这个行业,不断推进医养结合机构发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