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满淑涵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农村电商热潮涌现,有利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在此次疫情期间表现尤为明显,产地直销、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受到热捧。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936.8亿元,增长31.0%;电商直播超过400万场。
如何为新电商发展保驾护航,引领农产品交易机制创新、效率提升?经过多轮修改完善,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住陕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向大会提交提案,建议优化电商营商环境,对冲疫情导致的农业成本上升和买难卖难问题,重塑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农村电商市场快速拓展和增长,支撑优秀电商平台发展壮大,同时也创新了农产品营销模式和商业模式。”霍学喜认为,农村电商推动农产品上行规模持续扩大,借力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陕西苹果、永定蜜柚、广西芒果、赣南脐橙等特色农产品已成为线上“热销品”。“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政府支持农民合作社从供货端融入电商平台产业链,推进与电商结合,成为解决贫困地区市场基础薄弱问题的有效模式。”
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电商引擎”还应更加强劲有力。霍学喜在政府部门、终端农户、电商平台调研发现,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网络经济发展水平仍显滞后,政策堵点较多,垄断经营、虚假宣传、商业诋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发生。“这些已成为制约农村电商健康发展的阻力,需要有关部门协同行动、规范整治。”
霍学喜建议,鉴于农产品的特殊性,网络销售还应关注物流机制、质量管控、技术保障等重要环节。当前,可适时推广“农户+经销商+消费者”超短供应链模式,促进生产者与消费者精准对接。对于短链化创新,他推崇三种模式:优化农村“双创”新空间,鼓励返乡“新农人”发展新型农村电商模式,带动贫困地区农村创业创新发展;以“新农人”为主导,在农产品产地完成集聚、分级、加工、包装,通过电商平台配送到消费者手中;依托销地直营店、前置仓、线上线下融合体验店等载体,为消费者提供直观购物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