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照片修复师张波:用巧手留住褪色的记忆
张波与妻子张斌在电脑前修复老照片

  □ 记者 白瑶 文/图
  复制图层、放大缩小、套索魔棒……9月30日,在西安新城区公园北路一家看似平平无奇却颇有名气的小照相馆内,照片修复师张波坐在电脑前,紧盯着屏幕,专注地工作着。一阵娴熟的操作后,原本模糊的照片渐渐变得清晰。
  作为一名照片修复师,张波的主要工作是修复顾客破损的老照片。一台扫描仪、一台电脑,借助这些工具,数万张老照片在张波手中“起死回生”。
  上世纪末,张波与妻子张斌共同学习了摄影技术,并于2000年办起了影楼。起初,影楼主营婚纱和儿童写真等摄影,照片修复涉猎较少。而随着数码相机逐渐取代传统胶片相机,成为普通家庭广泛使用的摄影工具,影楼的拍照业务开始逐渐下滑。
  2009年,影楼面临拆迁,夫妻二人将店搬到了现在的位置。仅50平方米的店铺空间,婚纱与儿童写真摄影业务难以为继,张波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当时正好有顾客询问能否修复老照片,恰巧我也长期从事拍照修图工作,我想老照片修复或许是一个新方向,于是就开始钻研这一行。”张波说。
  刚开始,张波只能简单修复一些破损不太严重的老照片,持续钻研下,他逐渐对照片修复得心应手,也找到了其中的乐趣。
  “看到一张张破损的老照片在处理后变得清晰起来,那种成就感也许就是照片修复的乐趣,尤其每次看到顾客拿到照片后激动的样子,更让我有了干好这一行的动力。”张波说,有次,一位顾客带着去世公婆的老照片找上了门,因公婆去世早,只留下唯一一张照片,希望能将照片修复好,给家人留个念想。
  “当时人像半张脸已经模糊了,只剩下脸部的大致轮廓,修复难度极大,我也在犹豫要不要接单,但看到顾客渴求的眼神,心一狠,就想着试一试。”张波说。
  修复老照片,第一步就是通过扫描仪,把照片扫描成电子版。照片上传到电脑后,张波化身为一名“医生”,诊断这张照片的“疑难杂症”。确定“症状”后,张波会使用修图软件,根据顾客提出的要求和图片的立体感、明暗关系、透视结构等,一点一点还原脸部五官。
  随着修复经验的不断积累,张波的照片修复技术已经炉火纯青,名声越传越广,西安周边区县的顾客纷纷找上了门,这家小照相馆也依靠张波的照片修复技术,经营得越来越好。
  2020年疫情来袭,红火的照片修复生意一度陷入停摆状态。张波的妻子张斌看在眼里、急在心中,看到不少人开始利用社交媒体推广宣传商品,张斌便产生了试一试的想法。她在多个社交媒体上注册了账号,上传老照片修复的前后对比照,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也引来了博物馆的注意。
  “有一次,一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带着一张老照片来到店里,因为老照片将被博物馆收藏,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希望能将照片修复翻新,让照片的主人留存。”张波说,经过多天修复后老照片成功翻新,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连连称赞。
  翻新是照片修复的重要一环。前段时间,一位70多岁的老爷爷带着一张民国时期的照片找上了门,照片褪色破损严重,寻求多家照相馆修复无果,最终张波将照片成功翻新修复,被老爷爷夸赞“翻新如旧”。
  “我认为大爷的这句话是对我的最高评价,老照片修复不仅要还原图像本身,更重要的是要保留老照片的味道。”张波说,还有一些顾客会要求将褪色的老照片上色,他就会专门查找与之相关的时代素材,寻找最接近的颜色进行修复,让老照片焕发新生机。
  靠着慢慢积攒的口碑和过硬的照片修复技术,加上张斌在社交媒体上的大力推广宣传,这家小照相馆的顾客逐渐从省内拓展到省外,如今已遍布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
  “修复照片是一个纯技术活,不仅要求修复技术娴熟,还需耐心细致,更重要的是要有审美和眼力,这样处理出来的照片才更传神。”张波说,现在只要拿到一张老照片,他的脑海中就立马出现大致的修复方法,“这是修复几万张老照片积累经验得来的。”
  在照片修复过程中,张波在扮演修复师角色的同时,更是故事的倾听者,“每一张老照片都承载着岁月的流逝和思念的交织,背后有着令人动容的故事,也让我对照片修复工作更加敬畏。”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张波仍然坚守着这门手艺,即便长期伏案让他胳膊抬举困难、视力下降、腰椎间盘突出,他也觉得值得。“这些年,我逐渐找到了照片修复师的意义,那就是用双手留住褪色的记忆,找回一张张老照片中珍藏的笑容、眼泪与思念。未来,我也会继续钻研技术,让更多人了解照片修复,让更多思念找到寄托。”张波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