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共谱秦风铜韵美丽宜居乡村新篇章
——铜川市政协十五届十四次常委会议综述
  □ 记者 蒋维博
  10月14日,铜川市政协召开十五届十四次常委会议,围绕“以‘千万工程’为引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开展专题议政性协商。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铜川市政协发挥职能优势,主动作为,将其列为今年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协商议题之一。
  为了全面准确掌握全市推进“千万工程”工作进展情况和短板弱项,市政协农业农村委通过发放问卷方式,随机对全市20个样本村进行了调查,又与市农业农村局联系对接,将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等方面作为市内调研重点。
  “赴浙江省杭州市、台州市,考察学习‘千万工程’的发展历程和先进经验,探寻破解乡村全面振兴资金从哪里来、发展空间从哪里来、发展动力从哪里来可借鉴的经验与做法。”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董永民介绍道。
  调研发现,在推进“千万工程”过程中,铜川市大力实施乡村风貌提质、乡村建设提档、乡村产业提级、农民收入提升、乡村治理提效五项行动,成功创建11个省级示范村,正在创建14个,50个市级示范村工作得到全面提升,全市359个行政村的村容村貌发生明显改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委员们同时发现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中,还存在产业化程度不高、公共服务不均衡、乡村振兴人才短缺、乡村治理效能有待提升等问题。结合市内调研和外出考察情况,委员们分析形势,直指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我市拥有全国独有的铜麦系列、青砧苗木、生物质营养液肥三张自主创新名片,这些科研成果在助力产业发展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产业振兴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王婧委员建议,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进一步赋能乡村产业提档升级,以绿色生态为导向,进一步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效能。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宜君县政协主席樊斌建议,发挥新农人作用,建立健全新农人参事议事机制,突出乡村有影响力的新型职业农民、土专家、致富带头人等“智囊团”“宣传员”的作用,“补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量,共谱秦风铜韵美丽宜居乡村新篇章。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是满足广大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王策委员建议,注重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拓宽农村各类组织和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渠道,促进基层群众自治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有效衔接。
  赵博常委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乡村文化资源挖掘不足,村庄历史文化、自然风貌、民俗风情未能有效彰显。他建议,充分利用村庄地域特色和比较优势,深入挖掘乡村历史、著名人物、重要事件以及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的文化内涵,以“文化定桩”,把地方传统文化特色与乡村空间设计“嫁接”起来,为美丽乡村赋予文化灵魂。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需要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队伍。侯江川委员建议,学习借鉴浙江省临海市岙底罗村“‘五乡人’共育共创”经验,引育土生土长、接续传承的“原乡人”,学成归来、闯荡“回巢”的“归乡人”,热爱乡村、奔赴乡村的“新乡人”,游历四方、追求自由的“旅乡人”,心系家乡、情牵故里的“念乡人”,创业乡村,全面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铜川市政协主席刘西林指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同题共答、同频共振。要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求真务实、尊重规律,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积极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赋能聚力,为共谱秦风铜韵美丽宜居乡村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