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积极应对“银发潮” 奋力托举“夕阳红”
——铜川市政协双月协商座谈会侧记
  □ 记者 蒋维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完善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是近年来铜川市政协关注的重点。
  9月18日,铜川市政协围绕“构建养老服务体系 增进老年人福祉”议题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铜川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言献策。
  截至目前,铜川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18.23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3.65%,高于全国21.1%和全省21.6%的平均水平,并呈快速增长趋势。
  “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聚焦老年人最基本、最刚性、最共性的养老服务需求,广泛汇智聚力,积极建言献策,把善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让广大老年人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铜川市政协主席刘西林说。
  此前,刘西林领衔督办的重点提案《关于加快完善铜川市养老服务的提案》,针对养老服务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督促推进相关举措落地落实。市政协副主席王红侠带领调研组对农村、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以及康养产业开展摸底调研,并到商洛、青岛、济南等地考察学习,汲取先进经验,为开好此次双月协商座谈会“备课”。
  一个好的养老服务体系,必须保证养老服务对象的普遍性、服务供给的可及性、服务质量的可靠性、服务价格的可承受性。常宁委员建议,应以公建民营的方式,围绕服务半径对养老服务圈的硬件设施布局、专业人员分布密度、管理资源配备等进行科学谋划,链接各类服务资源,打造资源共享、设施可达、服务可及、情感可依的“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农村养老是农村公共服务的核心内容,事关农村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张宜萍委员建议,应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闲置房屋以租赁、合作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依法将相关收益用于本村养老服务支出,加强党建引领,用好政府投放资源。
  科技赋能智慧养老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发展趋势。杨奎委员建议,应抢抓全省“智慧民政”一体化平台上线机遇,逐步对全市养老机构进行智慧化、信息化提升改造,实现养老服务机构“一机构一码、一人员一码、一床位一码”管理,提高养老服务的信息共享和互通,实现养老和医疗的快速转化。
  铜川市提出要着力打造“一示范四高地”,其中包含充分发挥药王故里、千年瓷都等独特资源和生态良好组合优势,着力打造生态康养文旅高地。铜川市政协委员、印台区政协主席文志奇建议,应继续做精做强中医药康养、历史文化康养等特色品牌,着力打造具有铜川特色的康养产业新高地,吸引周边有多样化需求人群到铜川旅居式养老,着力构建“跨城养老”服务体系。
  应邀参会的副市长杨磊对委员们提出的建议点赞。他表示,市政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树立了严谨细实作风新标杆,为推动全市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建设路径。
  刘西林表示,要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人才优势,通过委员工作室、“五微”活动、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秦商量”议政平台等方式,线上线下助力解决老年人可感可及的“关键小事”,为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增进老年人福祉贡献政协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