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李彦伶
近日,在西影电影艺术体验中心,福建游客鱼先生带着孩子来电影主题博物馆打卡,拉洋片的装置体验激发了孩子浓厚兴趣。
铜川市民翟颖带着正在读大三的女儿来到大华1935参观,了解中国近现代纺织工业的发展。翟颖说:“让孩子更直观感受中国近现代纺织工业的发展,这样的体验十分有意义。”
据悉,“一五”时期156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有25项落户陕西,“三线建设”时期,我省兴建了一大批航空、电子、船舶、核工业项目,形成了以军工、电工、纺织等为特色的工业集中区,这些不同经济建设时期留下的工业遗产见证了我省近现代工业的发展,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化推进的加快,许多工业遗产面临着急剧消亡的局面。如何有效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省政协委员、农工党陕西省委会秘书长蒋进在《关于加快陕西省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提案》中指出,近年来,虽然陕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来保护珍贵文化遗产,但仍存在针对性的政策与法律支撑乏力、评估认定标准体系有待完善以及同质化现象严重、保护利用模式单一等问题。
“工业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加强我省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刻不容缓。”蒋进说。
蒋进建议,进行强化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顶层设计,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出台《陕西省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条例》,成立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联席会议,协同推进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引领城市有机更新。出台《陕西省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建立覆盖全省的工业遗产资源分级认定登记和分级保护利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工业遗产普查、评审、认定工作。
近年来,我省先后2次对1980年前建成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工业遗产进行梳理调查,初步掌握了全省工业遗址的行业分布、保护及管理水平等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连续6年遴选推荐典型工业遗产申报国家工业遗产。目前,宝鸡申新纱厂、延长石油厂、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王石凹煤矿等9个工业遗产项目被认定为国家工业遗产。
2022年7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会同省委宣传部等9部门和单位印发了《陕西省〈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行动计划》,通过研究制定有关促进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和发展的具体措施,进一步探索建立分类保护相应机制。近年来,在各相关部门、各市(区)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新局面。
省工信厅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不断完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制度体系,定期开展好省级工业遗产普查、评估、认定等工作,进一步健全评估认定标准体系,依托我省丰富的工业文化资源,创新活化利用模式,建设一批工业遗产品牌项目,推动我省工业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通过开展工业旅游等活动,打造富有陕西特色的工业旅游、工业研学等项目,促进工业资源向旅游等资源延伸,推动工业文化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