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村咖”兴起:乡村振兴迸发新活力
  实习记者 秦瑶 记者 白瑶
  在西安,打开手机搜索“村咖”,随即出现上千条分享内容,“松弛感、惬意、慢生活”等关键词闪现其中。据《2023中国咖啡市场洞察报告》,国内四、五线城市的咖啡订单量同比增长高达250%以上。这预示着国内咖啡市场正在迅速下沉。
  时下,在乡村振兴逐浪热潮中,“村咖”正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为新兴业态成长蓄势赋能。
  “村咖”兴起带火乡村旅游
  7月6日下午2时,位于西安市周至县马召镇辛口村的喜鹊咖啡馆挤满了前来打卡的年轻人,让这座小村庄也热闹起来。看着眼前的情景,村民刘大爷说:“自从有了这家咖啡馆,不仅村子环境发生了变化,村里也更有人气了。”
  2022年,在“万企兴万村”行动号召下,周至县政协委员李宏波想到了“村咖”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点子。经过前期考察选址,他决定利用辛口村村口破旧商店,打造一座具有乡村气息的咖啡馆。
  2023年3月,这家取名“喜鹊”的咖啡馆开张营业。凭借“村咖”独特定位和辛口村南依秦岭、远眺渭水的地理优势,开张后,咖啡馆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打卡。截至目前,喜鹊咖啡馆已接待游客超8000人,不仅成为周至乡村旅游的一张新名片,还带动辛口村环境得到提升,促进了乡村旅游加快发展。
  “以前村民们不太重视卫生环境,现在游客多了,大家保护环境意识增强了,村容村貌也改善了不少。”李宏波说。
  在咖啡馆旁,李宏波将原先一处垃圾堆砌场进行了提升改造,打造成户外咖啡广场,此举不仅可以让游客边品咖啡边看美景,还为开展休闲文娱活动提供了场地。小广场建成后,有不少年轻人和文艺工作者来这里举办音乐会、演出、展览等活动。
  村民变身咖啡师,村庄催生新业态。今年30多岁的村民李彦在这里学习制作咖啡,如今每月有了一份可观的收入。
  李宏波说,咖啡馆在建立之初就吸纳村民就业,从培训上岗到运营管理,“一条龙”服务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村咖”走红吸引创客返乡
  除了点燃乡村旅游“这把火”,还有一些年轻人把握返乡创业机遇,致力于把“村咖”味道越焙越香。
  7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沣峪口黎元坪村的三只猴子咖啡馆,放眼望去,店居四面环山之境,远眺山峰满眼绿意,遮阳伞下顾客惬意喝着咖啡聊兴正浓。
  与城市快节奏相比,三只猴子咖啡馆主理人朱迎迎认为,这里就是大多数年轻人理想的创业之地。
  2023年8月,陕西出台17条支持返乡创业措施,包括资金、税费减免等政策红利,一下子吸引了很多“乡创客”回流。
  “我之前从事培训行业,近三年受疫情影响,培训行业进入低谷期,培训机构面临巨大经营压力。”说起回村原因,朱迎迎坦言,现在人们工作压力大,希望能为大家找到一片“净土”,暂时逃离城市快节奏生活。在她看来,“村咖”吸引人的不仅是一杯咖啡,还有大自然馈赠的风景和隐形的情绪价值。
  “我对咖啡没什么讲究,只是想到山里喝点东西,坐一坐,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中放松一下。”尽管开车来这里需要一个多小时,但刘女士说,很享受乡村这份独有的安静与浪漫。
  对于许多城市消费者来说,乡村咖啡很适合放松,“村咖”向往之旅成为暂时逃离快节奏生活的一种选择方式。
  创业之初,为找到依山傍水、恬静自然的经营场地,朱迎迎跑了不少村子。后来她无意间发现了黎元坪村最后一处闲置店铺,与老板聊天后就租了下来。
  黎元坪村是网红村,民宿、农家乐众多。如今,游客们在品尝特色农家饭后,就会选择来咖啡馆享受闲暇时光。“每周末下午全部座满,有时候还会有排队等座的情况,店里的咖啡师经常忙不过来。”咖啡馆走红,让朱迎迎深感庆幸。
  今年6月底,朱迎迎在长安区高家湾村又开了家“马上咖啡”,独特的泰式乡村风格一下子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放松解压、拍照打卡。如今,这家店已荣登大众点评长安区咖啡厅排行榜好评榜榜首。
  专家解读“村咖”流量密码
  在省政协常委、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涛看来,“村咖”出圈的背后,是城乡发展的深度融合。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广大乡村迎来了更多发展机遇,特别是随着政府对乡村创业就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为类似“村咖”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张涛认为,市场需求是‘村咖’”兴起的内在动力。乡村咖啡馆以其独特的装修风格和氛围吸引着顾客,既满足了游客对时尚打卡的需求,又让他们能够亲身领略乡村自然风光。随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村咖”消费者不再局限于城市消费者,而会逐步扩展至农村居民。
  “‘村咖’的开设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既创新了乡村的消费方式,又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他们的工资性收入。”张涛认为,“村咖”作为一种消费现象,成功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产业同步发展,这种品牌效应不仅有助于推动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当地村民的思想观念,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
  如何让“村咖”流量从“昙花一现”到“细水长流”?
  张涛建议,在建设咖啡馆和开展推广活动时,要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要不断创新服务,延伸“咖啡+”服务链,使之与更多业态擦出火花,如“农场+咖啡”“文创+咖啡”“民宿+咖啡”等,提升咖啡消费体验,让产业融合有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