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同心协力 助推科技企业创新发展
——西安市临潼区政协“科技型创新企业培育孵化”对口协商座谈会侧记
  □ 记者 闫智
  “十四五”以来,西安市临潼区深入实施科技赋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型企业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如何进一步促进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提升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力?7月18日,临潼区政协召开“科技型创新企业培育孵化”对口协商座谈会。与会成员谈感受、提建议、话发展,共同探讨科技型创新企业培育孵化新路径。
  为开好本次对口协商座谈会,会前,临潼区政协组织委员实地视察区内部分科技型创新企业的培育孵化和运营情况。
  截至目前,临潼区已培育西安银桥乳业、美兰德炭素、陕西广大重型机械等企业研发中心12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4家,推广了现代企业管理的“陕鼓模式”,打造了西安番茄智慧谷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临潼)试验区,申报了以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番茄智慧谷为代表的秦创原“三器”平台建设体系,累计举办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活动22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8个,转化金额1725.35亿元。
  “近年来,全区创新主体培育效果显著,但辖区内有研发能力的高校院所较少,且中国科学院授时中心、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等单位与地方政府的沟通联系不紧密,创新成果与辖区企业技术需求契合度较低。”临潼区工信商务局局长谭志恒表示,传统企业转型困难、科技成果转化难度大、人才资源缺失、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是制约科技型创新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目前,临潼区机械加工、商砼、乳制品等传统企业占比较大,陕鼓、伊利、邦淇等大型企业仅将临潼工厂作为生产区,而研发部门却设在总部或西安市区。此外,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指标推进难度较大,规上新产品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与全市平均水平仍有差距。
  “科技型企业的孵化,并非只能依赖招商引资,还可以充分发挥本土现有企业的潜力。”临潼区政协委员、西安锦晟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俊认为,无论是在高新技术领域还是在传统行业,只要企业在营销战略、生产流程乃至某一具体环节上有效运用了科技专利,都应当被认定为科技型企业。
  马俊表示,当前,临潼拥有众多科技创新专利及知识产权,但其运用尚显不足。相关部门要鼓励区内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企业可以在丰富的知识产权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具有吸引力的领域进行投资与创新。
  针对企业创新力不足问题,区政协常委、临潼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俊强建议,支持驻地高校与企业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创新体系,引导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创新扶持基金,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过制定支持政策、设立专项基金、改善融资环境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临潼区政协委员、陕西富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攀攀建议,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校企合作,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桥梁,通过技术转让、人才输送等方式,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
  如何汇聚科技创新资源,激活企业主体创新动能?临潼区政协主席吕新海建议,在特色园区打造、产学研融合、科技和信息服务资源对接等方面多做文章、架好桥梁,增强内生动力,推进集群发展。在土地、人才、资金等方面多下功夫,盘活现有低效用地,集聚各类创新人才,扩大财政金融供给,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临潼区政府副区长薛凡表示,将重点做好科技型企业摸底和建档立卡工作,进一步掌握企业实际情况和投融资需求,并定期组织银企对接、投融资路演等系列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鼓励辖区高校、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用好“秦创原梧桐树科转行动”载体,通过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引导支持建设“科学家+工程师”团队、“新双创”团队、技术经理人团队,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制度,优化科技服务业人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