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聚智献策共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 记者 李彦伶
  7月3日,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暨“千万工程”工作推进会召开。自去年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以来,我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千万工程”作为补短强弱、守底强基、城乡融合、价值转化的长期性任务抓紧抓实,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围绕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先进经验,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7月8日至9日,记者就加快改善乡村面貌、建设和美乡村,采访了省政协常委王辉,省政协委员冯永忠、党光普。
  以价值转化为核心推进“千万工程”
  “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暨‘千万工程’工作推进会的召开,标志着我省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省政协常委、西安通飞航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辉说。
  王辉表示,在推进“千万工程”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应以乡村振兴为统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为重点,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应注重规划引领,科学编制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目标和路径。
  为更好推动“千万工程”,王辉建议,要强化政策扶持,创新投入机制,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要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农民参与机制,鼓励他们投身到乡村建设中来。要成立专门工作机构,负责统筹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选拔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到乡村工作一线,为“千万工程”提供坚强人才保障。此外,要注重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让乡村既宜居又宜游。
  让科技成为第一推动力
  “陕西作为科技大省、农业科技强省,目前仍存在部分农民对新技术接受程度低、技术成果转化缺少政策支持、乡村振兴人才缺乏等问题。”省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冯永忠说。
  如何让科技高质量赋能和美乡村建设?冯永忠认为,应加速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向发力,立足陕西关中、陕北、陕南不同生态类型区,整合资源,选择地域上具有代表性、产业上具有引领性、模式上具有复制性的乡村,建设一批科技引领和美乡村示范样板,提高农业农村科技引领示范水平。
  针对农村撤点并校导致学校场所闲置现象,冯永忠建议,要将闲置学校进行资产盘活,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创业孵化平台物理空间。同时,建立“秦创原+乡村创业孵化平台”作为线上服务平台。
  “聚合全省各类农业科技资源要素,引导和调动高素质农民积极参与科技培育、创新创业实训,打造精品培训项目以及科技兴农APP,提供远程指导服务。”冯永忠建议,要因地制宜加大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和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加强产教融合,助力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和项目在基层落地开花,促进产业振兴。
  以产业发展助力群众增收
  “目前还存在部分特色农产品优势资源没有形成规模、特色农产品标准化建设缺乏统一标准、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后难以上市流通等问题。”省政协委员、陕西地建土地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光普说。
  党光普建议,要加强品牌建设规划,引导品牌建设,普查区域优势品牌,从产品特色、产品质量等方面充分论证品牌建设的可行性,在原材料生产、产品加工、产品营销三大环节为特色农产品向商品转化提供精准规划。要以区域农产品优势企业为基础,改变单项财政资金奖补政策,引导建成政府、农户、企业投资人共同参股的股份制企业,形成地方政府长期支持企业发展、企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企业经营风险多方共担、企业经营收益多方共享的共同致富良性循环。
  围绕增强政府服务职能、助力产品向商品转变,党光普建议,要横向协同,打通产品向商品转变的证、照办理环节。要加强引导,帮助建立产业协会、产品标准等,助力企业在品牌和产品流通方面获取更大收益。要加强产品生产过程全程监管,保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维护特色农产品企业的商誉,助力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