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专题报道
向“新”求变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记者 刘凡銆
  今年一季度,陕西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3730.5亿元,占我省GDP比重达47.2%,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主力军”。长期以来,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何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在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省政协常委李元彬、闫小宁、孔军围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真言、献良策。
   加强科创能力建设
  省科技厅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4120.76亿元,同比增长34.95%;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8万家,同比增长37%;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534家,同比增长33%,陕西科技创新重要指标亮眼。
  “在跨越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和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头,必须积极推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省政协常委、省总商会副会长李元彬认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当前,针对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强、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不高等问题,需要通过强化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李元彬建议,支持各市、区围绕重点产业链,会同行业领军企业、高校院所组建以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为导向、以市场为驱动的新型研发机构,支持“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并加大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大量具有较高科技文化素质、具备综合运用各类前沿技术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新型生产工具的新型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李元彬建议,要优化研究型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结构。要重视职业教育在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方面的优势,使职业教育尽快适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要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创新主体之间的人才流动与合作,促进科技创新人才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持续释放政策效能
  “去年以来,我省召开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民间投资稳步增长。”省政协常委、民进陕西省委会副主委闫小宁说,持续释放政策效能,有利于帮助市场主体减负纾困,进一步稳定预期、增强信心。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我省民营经济需要进一步提升信心、优化环境,加大融资服务力度。”闫小宁认为,要确保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政策落地,推进保障企业发展资金的政策落实,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提升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
  闫小宁建议,要协同省级多个部门建立政策宣讲团,深入各市解读宣讲我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通过“陕企通”等服务平台宣介我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措施,提升政策知晓率。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减少审批环节,加快建设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线下办事“一次办”、线上办事“一网通办”、企业诉求“一线应答”。
  民营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参与力量。闫小宁建议,要鼓励民企参与重大战略和重点产业链,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提供必要的技术资金支持。要鼓励实施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协同创新、数字化协同、企业培育,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
  优化数字营商环境
  “优化数字营商环境,既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刚需’,又是激发民营企业释放市场活力的重要抓手。”省政协常委、致公党陕西省委会副主委孔军说,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传统营商环境提出了新挑战,构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数字营商环境迫在眉睫。要通过优化数字营商环境,进一步释放民营企业市场活力。
  数字营商环境涵盖了企业开展商业活动所需的各种数字要素、数字平台、数字技术,企业在市场中的运行机制和相关规则。孔军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民营企业开展数字经济业务举步维艰,数字经济发展服务模式和监管模式缺少法律保障,数字政务应用场景难以扩展,影响了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孔军建议,要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尽快完善高效集成的数字政务平台,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鼓励民营企业推进政务数据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数据效能,拓展数字政务应用场景。要加大网络基础能力、数据中心建设和算力协同等新要素的投入力度,积极在数字经济新业务市场准入、平台经济监管、数据要素治理等方面调整原有治理规则,重新确立监管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