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专题报道
县域兴 全盘活
  □ 实习记者 冯倩楠 记者 赵婧
  县域兴,则全域强。陕西有83个县(市、区),全省55.2%的常住人口、79.8%的国土面积在县域。2023年,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经济总量的48%,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省域经济的坚实支撑。
  为全省发展大局挑大梁、作贡献,县域该以何种姿态加速“突围”,推进更高质量的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在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期间,省政协委员侯社教、苏红英、张薛鸿就培植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建言献策。
  牵牢地理标志“金招牌”
  横山大名绿豆、石泉蚕丝等11个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互保协定;富平县、横山羊肉等4个县或产品获批建设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岚皋魔芋、镇巴腊肉等12个产品列入全国首批地标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
  近年来,我省地理标志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地理标志运用促进、检验检测、专用标志核准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但我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商标仅占全国总量的3.5%和2.2%。”省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侯社教认为,我省地理标志资源挖掘和运用尚不充分,在支撑乡村振兴、推动特色产业升级、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侯社教建议,应以顶层设计为抓手,在目前国家层面尚未有地理标志综合性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加快《陕西省地理标志条例》地方性综合立法,为地理标志培育、使用、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法律保障。
  县级人民政府是地理标志申报、注册主体和持有人,承担着对地理标志工作的统筹部署和规划责任。“县级人民政府要强化政策引领、资金扶持,盘活‘注而未用、用而不好’的地理标志,立足特色农产品、传统手工艺品、道地药材等资源禀赋,挖掘资源潜力,培育并申报新的地理标志。”侯社教说。
  “我省获批的90个地标保护产品、161件地标商标中,近60%无地方标准。”侯社教建议,应健全并制定地理标志地方标准,通过标准赋质、品牌赋能,有效带动一批县域特色产业焕发生机、加快发展。
  龙头企业领航“好钱景”
  2023年,县域经济总量1.62万亿元,其中,县域主导产业总产值1.44万亿元。
  产业兴则县域兴。在省政协常委、商洛市副市长苏红英看来,做强产业支撑是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质量的重要着力点。
  “一些县区本土资源挖掘转化不充分,首位产业不清晰、不稳定,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实力不强、带动不足,相关产业链较短偏弱。”苏红英建议,要抓好头部企业,培育形成产业链群,提升特色产业发展能级。
  苏红英认为,我省应深化产业链招商,即围绕制造业、现代农业和文旅产业重点产业链,由省级链长带队,相关市县区和企业参与,根据产业链图谱,精准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点对点招引一批优势头部企业、单项冠军企业。
  如何更好助力县域传统企业实现“蝶变”?苏红英建议,要加快推动煤化工、矿产开发等传统企业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建立秦创原平台双向对接机制,定期召开重点县区科技攻关等交流会,强化科创企业孵化选育,打造县域科技领军企业群。
  近两年,全省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542.5亿元,其中,民营经济纳税人享受减免额度占比超过60%。“在全面落实中小微企业税费减免优惠政策的前提下,我省还应建立县区奖励增量与企业奖励新增分类奖励机制,提高政策引导精准度。”苏红英说。
  电力助推发展“加速度”
  “2021年至2023年期间,我们累计完成县域电网投资204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增加投资超过400亿元。”在省政协委员、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薛鸿眼中,电网是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太阳能光伏是我省重点产业链之一。与常建在地广人稀地区的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相反,分布式光伏大多集中在用电负荷较高且人流密集区域。利用闲置屋顶布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企业能自发自用,降低电费成本,群众用不完的电能还可增加收入。
  “分布式光伏可助力企业降低用能成本,让村集体和农民享受到光伏并网带来的‘阳光红利’。”张薛鸿建议,各级政府应研究出台分布式光伏预测、备案、监测、群控群调和参与市场化交易政策,统筹规划、有序友好开发县域分布式光伏,试点推进“光伏+”储能、储热、充电桩模式,促进农户及村集体收益。
  新能源汽车在县域的市场前景也是张薛鸿关注的重点。“目前,县乡地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低,增量市场巨大,但随着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的推动,农村市场的潜力会逐步爆发。”他建议,应统筹县域充电设施发展规划,研究出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补贴政策,推动全省形成“县县有站、乡乡有桩”的充电服务网络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