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黄神木段植树造林成果 王重阳 摄 □ 记者 许鹏 通讯员 慕荣 刘香 王重阳
当前,防沙治沙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榆林市全力以赴、下足功夫,依托国家“双重”工程以及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重点对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脆弱区域实施综合治理,深入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力以赴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科学治沙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搬运树苗、挥锹铲土、扶苗填坑、培土浇水……在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所在的榆阳区大河塔镇柴兴梁村,近百名工人配合默契,将一株株樟子松幼苗栽植好,为3365亩沙地穿上“绿衣”。
“我们按照‘先搭障蔽、再种草灌、后植樟子松’的固沙模式,运用樟子松‘六位一体’造林技术以及灌木截干蘸泥浆深栽等实用造林技术,严把造林技术关,确保造林成效。”榆阳区林业和种苗工作站副站长杨娥告诉记者。据了解,榆阳区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涉及大河塔、小壕兔、孟家湾3个乡镇12个村,总面积6.1万多亩,总投资9700多万元,栽植各类苗木1200多万株,预计今年10月底完工。
今年以来,榆阳区以防沙治沙为核心、北部风沙草滩区为重点,采取工程固沙、造林封育飞播、退化林草修复等措施,不断提升沙区低效林草带,建成“乔灌木结合、带片网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实现流动、半固定沙地的全域防治。“目前,我们已完成人工造乔木林5.4万亩,封山(沙)育林3.5万亩,人工种草0.4万亩,退化草原改良0.3万亩,完成裸露沙地治理1万亩。”杨娥说。
榆阳区地处黄河“几字弯”的核心要地,也是全市防沙治沙的主战场之一。榆林市始终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因地制宜的原则,聚焦“东西南北中”五大生态空间,全面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性治理,持续强化防沙治沙和水源涵养能力,全力推动生态环境实现根本性好转。
多措并举提高困难立地造林成果 “双重”项目是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陕北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治理与修复工程就是榆林市获批的全国“双重”项目之一。记者日前走进该工程神木市枣洼作业区看到,园区内绿意涌动,侧柏、油松、柠条等树苗迎风挺立。曾经,这里植被稀少、林木退化、坡面裸露。如今,一条黄河绿色廊道已显现眼前。
黄河流经神木98公里,沿黄流域主要是土石山区,成为生态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通过采用垒石坑和凿石坑的方式,成功解决了土层薄的难题。同时,精心选择了耐寒耐旱的油松、侧柏、柠条等树种,并且将水引到山上修建蓄水池,再通过水管将水引到山下,这样既保证了充足的浇水,也确保了树木的成活率。”神木市林草产业发展中心主任任会军说。
陕北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治理与修复项目计划利用3年时间,对窟野河和秃尾河流域、北部风沙草滩区的裸露山体进行植树造林,预计人工造乔木林5万亩、灌木林1.5万亩,封山育林6万亩,退化林修复6万亩,人工种草4万亩,草原改良2.75万亩。目前,榆林已经完成工程85%的任务量。
今年以来,榆林市全面落实荒漠化综合防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重点任务,全力推进“三北”工程退化防护林草修复,全力构建健康稳定的防护林体系。“榆林市坚持‘三绿’并举,‘四库’联动,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让榆林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景更美!”榆林市林草局副局长王立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