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满淑涵)6月19日,记者从省科技厅了解到,陕西充分发挥“三项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点火器作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三项改革”试点单位已扩大至156家,单列管理科技成果达到8.9万项,完成成果转移转化达到2.3万项,科研人员领办创办企业达到1395家,563人凭借成果转化贡献晋升职称。
“三项改革”是指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陕西通过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完善改革举措、提升改革成效,破解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问题,形成了源于陕西实践、能够复制推广、获得广泛认可的科创品牌。
“三项改革”实施以来,全省创新生态不断优化,一大批科技企业拔节生长。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两年增速超过30%、突破4000亿元,2023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达到23940家、16754家。
当前,“三项改革”转化的科技成果正在加速嵌入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产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据了解,西北工业大学聚焦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新组建67家成果转化参股公司,7家企业成为产业链“链主”企业,7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铂力特、华秦科技科创板上市,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24.36亿元,贡献地方税收4.25亿元。
与此同时,区域协同创新良好局面正加速形成。以“三项改革”科转项目为纽带,创新推广“西安研发、地市转化”模式,秦创原总窗口与商洛、宝鸡、咸阳等6市建立“双向飞地”,与各市县共建协同创新基地25个;各市(区)吸纳西安地区科技成果957项、落地企业646家;陕西科技大学构建学院与地市合作的“一院一市”机制,形成全省地市重点产业全覆盖。2023年,陕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71.72%,居全国第10位,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连续两年均晋升2位,现居全国第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