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向“新”而行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省政协“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对口协商座谈会侧记
  □ 实习记者 冯倩楠 记者 赵婧
  重点产业链年均产值增长超20%,千亿级产业链增至6条,隆基绿能等7户企业成为国家级链主企业……近年来,以光子、太阳能光伏、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在内的重点产业链在我省“开花结果”。
  聚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未来一段时间陕西产业强省的关键课题。如何更好地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链发展,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应从哪些环节发力?5月31日,省政协召开“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对口协商座谈会,部分委员、专家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一同聚共识、谋发展。
   以创新链提振产业链
  日前,《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提出,到2026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6000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突破3.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2万家,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2万件。
  “科技型领军企业是提升我省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省政协委员、延长石油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蒲小川认为,科技型领军企业能带动产业链转型升级,推动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突破,引领产业链发展方向,从而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蒲小川建议,应通过设立先导产业研究院集群为产业链现代化提供共性关键技术支撑,构建共性及关键技术实验室集群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建设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核心的园中园,培育涵盖“科技—产业—金融”多领域的高水平科创团队,全方位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精准支持。
  只要4.8分钟,陕汽新能源重卡基地总装生产线上就能完成一辆重卡的装配。
  数实融合是省政协委员、陕西恒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武锁的关注点。他建议,要强化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引领作用,树立一批数字化转型实践案例和典型标杆,鼓励支持龙头、链主企业搭建数字化协同开放平台,以平台贯通产业链上下游,带动中小企业通过平台实现关键业务场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以资本链促进创新链
  前期调研过程中,西安、汉中的航空产业发展给省政协常委、致公党省委会副主委孔军留下深刻印象,“我省制造业尤其是航空制造业产业基础雄厚,产业关联度高,但相关产业链供应链上诸多企业的生产条件、数字化现代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参差不齐,企业在进行技术升级时离不开金融支持。”
  孔军代表致公党陕西省委会建议,要通过强化产业链上核心企业带动引领,整合相关资源,构建制造业供应链金融系统,带动上下游企业实现“智改数转”。要提前摸清中小制造企业“智改数转”所需资金,再为其提供专项资金支持,政府应统筹调动工信、税务、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资源,为企业提供专业、综合的评估、监测等服务,为企业社会融资提供可靠依据。
  “金融应重点助力孵化链上具有领先技术优势、但产值不足的企业,提升技术成果转化率。”省政协委员、中信银行西安分行行长赵大庆建议,基于我省“秦信融”平台,在现有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增加“重点产业链上企业订单信息”“应收应付信息”“票据信息以及销售信息”等供应链信息,引导有关金融机构建立“数据融资授信模型”。在确保供应链数据安全的情况下,将数据开放并提供标准化接口,与省内重点金融企业对接,形成“数据支持金融、金融助力产业链加速发展、链上企业完善数据”的良性循环模式。
  锻造优良产业链生态
  2021年,我省发布《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筛选出6大支柱14个重点产业领域的23条重点产业链,三年过去,我省重点产业链已拓展至34条,在不断锻造重点产业链的同时,“链”上产业生态圈正在加快构建。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好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各类资源作用。”省政协委员、陕西江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礼建议,对各重点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人才需求进行全面梳理,围绕前沿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攻坚、重点产业项目需求、梯队人才建设需求等逐步建立人才需求清单,并靶向对接市场,探索项目揭榜、挂职帮带、交流考察、远程服务、讲座探讨等新型柔性引才方式,加快发展人才链建设促进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
  “培育链主企业承担链上组织者和价值分配者角色,引领产业链方向的同时,优化要素再配置,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根据近期路演项目对接情况,省政协委员、陕西网总编辑、秦创原(国际)路演中心董事长张国宁建议,建立和完善以链主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链治理机制,继续推进重点产业“链长制”制度,加强构建价值链治理结构。
  “还要积极发挥链主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作用。”张国宁说,要围绕链主进行精准招商,着力构建供应链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