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之路走深走实
——省政协专题协商为提升陕西文旅产业发展质效把脉支招
  □ 记者 刘凡銆
  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全省接待国内游客21685.12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746.53亿元,同比2019年分别增长19.72%和29.18%,同比2023年分别增长41.10%和64.73%。
  数据传递发展信心。近年来,陕西文旅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文旅产业“人气”越来越旺、发展持续“飘红”。在此基础上,如何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促其由规模向品质、效益进一步提升,成为一道发展关切题。
  5月29日,省政协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立 提升文旅产业质效”议题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与会省政协委员、党派团体代表、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齐聚一堂,深入协商议政、广泛凝聚共识。
  结合前期调研情况,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高中印在发言中说,尽管陕西文旅市场取得成绩明显,但目前还存在统筹推动有待加强、产业发展不够协调、文旅产品创新不足等短板。
  “陕西文化资源丰富、文化IP多元,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在消费者悦己体验至上的当下,多个文旅项目通过淋漓生动的阐释和互动,将深厚的文化内涵传递给游客。”西北大学跨文化研究院院长王晨佳认为,文旅发展中诸多创新实践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凸显文化价值在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她建议,应深度挖掘文化资源,遵循“颠覆性创意、年轻化消费”的产业特征,联合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通过IP授权、特许经营、IP入股等多模式开发,依托文创、旅游、餐饮、民宿等对IP资源进行多角度利用,把IP转化为可感知、可消费的物质产品。
  “要进一步提升文旅质效,就需要进一步挖掘文化元素和独有特色。”省民进参政议政部部长吴巧月认为,要以文化为统领,强化多方融合,将独特的周、秦、汉、唐等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转型发展优势,推进“文学陕军”与“西部影视”等品牌合作,建立更加顺畅的联动发展机制,在创作中深入挖掘优秀文化元素价值,以文化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1月9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文旅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快文艺演出院线建设,整合剧场和剧目资源,促进优质演艺资源共建共享”等举措。
  “这让我们看到了陕西未来文旅融合发展的大好前景。”在西安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寇雅玲看来,管理体制问题影响到旅游演艺产业长远发展,需要以政策扶持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她建议,加大对国有文艺院团与旅游景区文旅融合的政策支持力度。文艺院团要跟进配合开发适合旅游景区的演出服务,推出一批展示陕西文化的优秀文艺作品,通过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推动文旅融合。
  近年来,陕西一体推进文物保护、文化繁荣和文明传承,在培育文旅新业态、打造文旅新场景中,丰厚的文化遗产被不断活化利用。
  “文化遗产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前景。”省政协委员、省文物局副局长孙周勇表示,省文物局将发挥文物资源特色优势,与旅游等行业跨界融合,在文物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方面不断创新发展。同时,深化文物价值阐释,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交流合作和申遗工作,拓展中外联合考古和文物保护修复合作,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如何推动红色文旅迈出发展新步伐?省政协委员、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刘妮认为,革命文物的研究阐释是新时代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生产因素,党的故事讲不好,就没有好的产品和项目。要通过提升革命旧址场馆的个性化展示与数字化陈展水平,增强革命文物展览线上线下的可看性、互动性和体验性,让文物“活起来”,引领更多的人读好延安“这本书”。
  国家文物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共接待观众5054万人次。随着“文博热”持续升温,如何通过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此,省政协委员、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一直在思考。
  “建设文旅强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基础中的基础,必须具有一定数量和高质量的公共文化设施群。”杨超在调研中发现,陕西各大城市的公共文化设施数量严重不足,除西安以外,其他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缺位现象比较严重。
  他建议,鼓励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美术馆和其他公共文化设施,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方式、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并设立长期、中期和短期培训机制,从展览、策展、推广等方面培训全省美术馆工作人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省政协委员、咸阳市政协主席李晓静说,近年来,咸阳市坚持以建设“一市一地”、构建“三线三链”、推进“百镇百品”的文旅产业发展总体思路,聚焦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精心统筹谋划、整合优势资源、创新产品供给,“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格局不断形成。
  她建议,策划设计以农耕、采摘、品尝、游乐等为主题的体验区,丰富相关农业知识、文化故事,打造多种类型沉浸式体验新场景,运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有效激活陕西历史文化、生态康养等优势资源。
  周至县委副书记李同勃建议,发挥中心城市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采取政府扶持、社会投入和市场化运作等方式,撬动更多资本力量汇聚乡村,培育壮大乡村文化市场主体,把乡村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