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璐
“我们坚持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探索推行‘3354’工作机制,在全社会构建人人崇善、处处有善、事事行善的大慈善工作格局。”近日,在全省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镇安县委书记冯朝勇介绍了“镇安经验”。
所谓的“3354”工作机制,即:坚持“三级联动”,健全组织机构;搭建“三个平台”,践行慈行善举;探索“五种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建立“四项机制”,弘扬慈善精神。此外,镇安县还积极发挥县慈善协会作用,构建了党委领导、慈善牵头、各方协同、社会参与的慈善工作格局。
乡村振兴不仅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更是其核心内容。在这一大背景下,镇安县将创建慈善幸福家园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把慈善幸福家园建设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互助幸福院有机融合,充分利用镇(街)村(社)闲置资产、农家闲置院落,改造提升“一老一小”关爱中心、娱乐中心和志愿服务活动中心。2021年以来,先后投资2100万元,在138个村(社)和2个保障房小区创建慈善幸福家园140个,募集村(社)互助金4800余万元,有效保障了3500多名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爱心用餐及慈善幸福家园正常运行。
慈善幸福家园的建设,不仅改善了乡村基础设施,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还激发出村民的内生动力,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镇安县充分发挥乡贤引领社会风尚、感召道德教化作用,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成立以乡贤为骨干的兴村治村智囊团156个,吸纳登记在册乡贤3045名,组建乡贤调解队159支,累计调处化解矛盾纠纷1642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845件。
同时,为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新时代志愿服务精神,镇安县还成立志愿者服务队338支,吸纳志愿者3.1万人,开展敬老爱亲、助残扶弱等“情系栗乡·志愿同行”系列活动5000多场次,惠及弱势群体8.2万人次。
“心系困难群众是重要前提,我们始终把‘一老一小’、困难群众、低收入群体作为慈善重点关爱对象,定期开展慈善慰问、慈善助学、及时救急救难,既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温暖,又让全社会汲取了慈善的精神力量。”冯朝勇表示,镇安县将切实把慈善工作作为平衡社会分配、引领社会风尚、净化社会风气、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抓手,做强慈善组织、做优慈善服务、做大慈善规模,探索推出更多更好的慈善项目,着力打造具有时代特征、镇安特色的慈善品牌,营造人人参与慈善、人人投身公益的浓厚氛围,不断开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据了解,镇安县大力推行“互联网+慈善”模式,借助腾讯公益“乡村振兴·陕西专场”、9·9公益日、中华慈善日、中华慈善总会数字公益节幸福家园专场等网络平台,3年累计网络众筹2061.28万元,其中,网民众筹1671.91万元、获得配捐389.37万元;探索“慈善+扶危济困”模式,充分发挥慈善助学、恤病、扶幼、安老、救急等作用,3年累计资助困难群众5万多人、5443.1万元,其中,慈善助学1765人、1080万元,开展“六一”关爱儿童、重阳关爱老人、春节关爱困难群众“三节”慈善慰问4.5万人次、3456.6万元,慈善资助1714名尘肺病人、732万元,慈善救助突发事件家庭76户、174.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