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全力守护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曝光一批包括食品生产领域在内的行业黑幕,对不法商家形成震慑,为消费者解决闹心事、烦心事、堵心事,不仅仅是护航消费,更是为了拉动内需、发展经济。
  民以食为天。以“零容忍”落实“四个最严”,坚决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对此,听听委员们怎么说——
  完善小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制度
  “现在很多小作坊、小摊贩出于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增加经济效益等目的,制售食品的类别越来越多,部分甚至涉及白酒、乳制品、糕点、冷食和生食等高风险食品类别。”省政协委员、民革陕西省委会秘书长刘朋说,现行制度并未对摊贩制售食品类别作出限制,并且监管人员检查其食品预处理、贮存等与经营活动相关场所的难度较大。
  他建议,相关部门应严格界定小作坊等经营业态范畴,修改完善小作坊定性及管理标准,对其生产的食品类别、销售范围及方式进行划定,将大量以小食杂店、小餐饮等形式以及现场制售食品方式的生产经营主体统一界定为“小经营店”,明确此类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的食品类别、经营行为规范、标签标识、销售范围及方式等,进一步规范餐饮行业经营行为。
  “同时,还应完善摊贩管理制度,研究出台更为符合其业态发展与管理需要的制度或标准,组织综合执法队伍,定期对临时经营摊位进行检查,重点检查登记卡、健康证明、食品包装材料、设备设施、环境卫生、食品添加剂管理等,严查禁止制售和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等违法违规行为。”刘朋还建议。
  加强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监管
  近年来,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事故引发网络舆情广泛关注。如何完善措施加强监管?
  “目前学校、养老院、医院等集中用餐单位主要采用外包食堂的方式经营,由于外聘人员管理能力和认知水平参差不齐,且用餐单位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等,致使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堂经营行为监管乏力。”省政协委员、榆林市高新区裕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渊说。
  在前期走访调查中,王渊了解到,针对集体用餐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深圳、浙江、成都等地已开始运用第三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的技术优势,筛查集体用餐单位食品安全问题和存在的隐形风险。
  “或许我省也可以借鉴运用第三方监管模式。”王渊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在重点学校、养老机构和医院率先引入“智慧监管+第三方监管”模式,逐步试点推广,进而构建起食品安全监管服务体系。此外,要建立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与检查人员的评价和退出机制,定时检查所采购第三方监管机构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履约情况。
  王渊还建议,要加快建设“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整合分析集体用餐单位历次检查结果,针对性地开展监管巡查,同时利用智慧监管平台线上巡检、实时监控、随机抽查等方式,不断丰富监管手段,扩大监管覆盖面。
  系牢外卖食品“安全带”
  吃够了自家做的饭菜,叫个外卖;下班了不想做饭,叫个外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网络餐饮呈现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人热衷于“叫外卖”。如何系牢外卖食品“安全带”?
  “外卖食品乱用色素、添加剂、劣质食用油等情况较为突出,清洁和消毒无法保证,甚至还存在销售过期食品等问题。”省政协委员、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雷婉萍说。
  针对外卖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盲区,她建议,应制定陕西网络订餐食品行业工作规范,形成网络订餐行业标准,对入驻外卖平台的商铺进行综合评估,检查及生产卫生状况、环境、营业资质等,对其食材采购、餐厨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严格把关,提高外卖食品的源头安全性;加强餐饮店后厨加工环节的监管力度,广泛收集顾客用餐评价,对评价较差或投诉较多的店面经整改无效的要及时注销供餐资格。
  “要督促平台提升外卖送餐人员的工作质量,在确保送餐及时的同时保证食物的质量,降低二次污染或交叉污染的可能。”雷婉萍说,针对外卖行业存在的“黑作坊”问题,建议鼓励外卖骑手等参与监督,通过实行“举报有奖”制度,举报其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记者 白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