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赵婧
谋发展、聚合力、惠民生。3月1日,西安市碑林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与会委员聚焦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建言献策,以饱满的履职热情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让创新与产业“共振”?姚峰委员代表民建碑林区工委建议,充分发挥碑林区高校集群优势,围绕“6+1”产业方向和数字技术为主导的文化科技融合产业方向进行高层次人才引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校所企”科技成果对接机制,建设一批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相结合的企业科技服务机构,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城区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结合碑林区人才招引实际,秦超委员代表民革碑林区工委建议,探索建立人才服务一体化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一站通办”整合资源,让“一个平台打包”做到各类人才“一站汇聚”。以“两个领域融合”推动人才与经济“一举两得”,为成果转化牵线、为企业用人接线、为人才创业铺路。以“三个方向延伸”唱响碑林“人才品牌”,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立体化人才服务,积极引进海内外高质量人才为碑林区转型升级提供多元化帮助。
碑林区位于西安市核心城区,楼宇经济是城市发展的一张“新名片”。李存杰委员代表九三学社碑林区工委建议,强化楼宇经济产业属性,把楼宇招租与政府招商有效结合起来,关注细分领域,聚集目标产业,持续推动产业集聚和资源要素深度融合。强化运营思维,积极推动楼宇整体持有并统一运营,或整体委托第三方专业运营,提升楼宇的专业化经营水平。
绿色是城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赵青委员代表致公党碑林区联合支部建议,强化政策顶层设计,将低碳环保与促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调整相结合,从整体系统上强化减污降碳的协同治理水平。细化不同行业和企业的低碳发展规划,通过规划环评、项目环评等推动行业和企业落实煤炭消费削减替代、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等政策要求。
碑林历史文化街区是西安文化遗存最为集中、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片区。如何传承历史文脉,讲好碑林故事?梁小凌委员代表民进碑林区工委建议,打通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与相关利益单位的关联,建立共同发展的良性机制;结合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特点与相关利益单位的性质,建立合作共赢的传播模式;利用文化遗产成果的不同类型和数字技术优势,拓展多渠道传播方式。
为进一步推进碑林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王彤委员代表民盟碑林区工委建议,在政策方案制定上要“一区一策、一校一体”,在优化师资力量上要“人岗相配、人尽其才”,在校长教师交流上要“常态流动、精准帮扶”,在提升办学水平上要“做强个体、做优整体”,在落实财政保障上要“多措并举,全面兜底”,确保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扎实推进。
为全方位高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周苏鹏委员代表团区委建议,依托“陕西省青少年心理干预绿色通道”和碑林区实际,加强机制建设,提升“校园—校外”协同服务水平;整合专业资源,提升“医疗—非医疗”技术协作水平;延伸服务链条,提升“心理—司法”合作贯通水平;加强分析研究,提升“五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抓好宣传推广,持续扩大“绿色通道”品牌影响力。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杨建刚委员代表农工党碑林区工委建议,继续深化碑林区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诊疗能力,确保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发展互联网医师培训平台,使得临床教学能摆脱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开展分级诊疗及科学就医的主题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合理利用卫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