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心系“履职之责” 发好“建言之声”
——镇安县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侧记
  □ 实习记者 寇静 记者 王斌
  通讯员 李成
  谋发展、献良策、建真言。2月5日,镇安县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委员们紧扣促进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提出一条条务实建议,彰显新时代政协委员的使命担当。
  项目是撬动经济发展的“总开关”,是牵动全局工作的“生命线”。刘家虎委员建议,紧盯国家政策导向、产业方向、资金投向,立足镇安资源优势、人文优势、区位优势,培育生态康养、新型材料产业集群,借助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谋划一批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等未来产业,构建大项目“顶天立地”、中项目“花开遍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陈小锋委员建议,坚持规划、土地、资金先行,科学精准规划工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立足现有产业强链、重点企业延链、资源禀赋建链,提升产业链“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发挥项目引领力、园区承载力、创新驱动力,为工业发展提供“硬核”支撑;突出政策落实“到底”、服务保障“到家”、责任履行“到心”,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针对家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协同育人体系覆盖面不广、家庭指导队伍专业性不强等问题,翁芳委员建议,建立家庭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出台镇安县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增加“家长开放日”以及同社会组织交流互动活动的频次,建立健全家委会工作机制,将家庭教育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完善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建设,加强心理健康辅导的人才队伍建设,规范心理咨询辅导服务,培育壮大专业化、规范化指导服务机构,夯实家庭教育根基。
  围绕实施人才工程,助推乡村振兴,寇文瑞委员建议,实施“引才工程”,持续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吸引在外优秀人才“归巢筑巢”;实施“育才工程”,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和长远需求,采取“订单式”“委托代培”等方式培育人才;实施“用才工程”,优先选拔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贡献力度大的优秀人才,调动人才干事创业的激情;实施“留才工程”,深化干部联系人才制度,通过走访慰问、表彰奖励、媒体宣传等方式,让优秀人才真正留得住、肯干事、有建树。
  紧扣弘扬孝廉文化,邹定华委员建议,制定孝廉文化建设整体规划,建立孝廉文化专项工作机制,将孝廉文化融入城镇建设、秦岭山水乡村建设中,挖掘孝廉名人故事、编撰孝廉文化作品、打造孝廉文化品牌,通过文化惠民、评优评先等方式,引导带动广大群众崇德向善、崇孝尚廉、见贤思齐,积极参与孝廉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如何把板栗产业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规模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朱晓丽委员建议,应在探索林下经济新模式、科管技术、利益联结机制、完善产业链条、培优区域品牌、打造专业人才队伍、实现机制体制改革、注重林旅融合发展等方面下功夫,释放生态产品价值红利,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增值。
  针对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存在的医疗资源不均衡、双向转诊不理想等问题,张荣春委员建议,按照政府主导、自愿组合、方便群众的原则,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依托医联体总院资源优势平台定向委托培养紧缺型专业人才,定期开展基层医疗人员进修学习,规范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双向转诊制度,探索医防协同服务新模式,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在基层的可及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围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周云委员建议,深入推进“田长制”,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机制,探索耕地保护激励办法和种粮利益补偿机制,制定低效园地转耕地、非粮作物改种粮食作物经济补偿政策,拓展稻田功能,打造集农耕体验、乡村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全面提升耕地种植效益。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方英华委员建议,紧扣市场需求,强化技能培训,多形式开展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就业推荐活动,加强用工信息对接,促进精准供需匹配,坚持市场化运作、规范化培育、技能化开发、规模化输出、品牌化推广、产业化发展的“六化”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