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长安十里不同俗 一碗面条暖人心
中午时分,慈善志愿者为老人端上菜码丰富的臊子面。

  □ 记者 张璐 文/图
  1月26日清晨,天色微亮,西安市新城区西一路街道广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爱心厨房里,传来“噔噔噔”的切菜声。
  在广场社区从事志愿服务三年多的董林侠,6点准时来到厨房,老人们爱吃什么菜,她早已烂熟于心,手脚麻利地系上围裙,开始准备臊子面要用的菜码。红萝卜、冬瓜、土豆、木耳、西葫芦……洗菜、切菜、揉面、炒料、煮面,临近中午,阵阵香味从厨房飘出。
  中午12时整,排队打饭的老人渐渐多起来,一碗碗菜码丰富的臊子面从食堂端出,社区居民只需6元就可“管饱”,80岁及以上老人享受免费就餐。
  “臊子面很是可口,热乎乎地吃上一碗,全身上下都暖和起来了。”80岁的魏汗武老人告诉记者,每周五他都会来食堂“改善生活”。
  据了解,新城区西一路街道广场社区共有14个老旧小区,总人口约5000人,60岁及以上老人900余人。面对日渐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广场社区通过打造慈善幸福家园,实施“每日善举”公益活动,推进志愿服务多元化,不断提升老年人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每日善举’公益活动有义务理发、义务问诊、磨刀磨剪子、打扫卫生……每周一至周五都有不同的志愿服务内容,今天是‘一碗面’活动。”西安市新城区西一路街道广场社区党委书记刘宏告诉记者,自“一碗面”公益活动开展后,许多爱心企业、爱心单位踊跃捐款捐物,认领“一碗面”的当日份额。从去年6月到现在,广场社区保证每周五都有“一碗面”公益活动开展,一周“一碗面”,一次一百碗。
  长安十里不同俗,一碗臊子面就能解忧愁。“吃面不是单纯地吃饭,过来和社区工作人员聊聊天、拉家常,也能排解心中的寂寞。”魏汗武老人告诉记者,除了每周五来吃面,周二、周四还要来服务中心二楼的活动室吹笛子、唱歌,“有时候赶上磨剪子磨刀或者非遗表演活动,人特别多,参加活动要赶早。”
  通过开展常态化“每日善举”活动,社区居民对志愿服务认同感越来越高。此外,广场社区通过设立慈善幸福家园,以建立慈善工作站、设立社区互助基金、办好关爱中心、成立志愿服务队、建立慈善公约为重点,让慈善工作制度化、长效化开展,更好地服务社区群众。
  “我们为腿脚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他们只需给社区打个电话,留下地址就有志愿者上门。”刘宏介绍,为进一步优化志愿服务,广场社区成立同德公益联盟,下设15支志愿者服务队,2000余名慈善志愿者去年共开展志愿服务500次以上。
  吃一碗臊子面,感受长安风俗,体验回家的感觉。广场社区用“一碗面”行动温暖城市,展现出包容友善、文明和谐的城市新风貌。
  “新城区慈善会通过‘慈善幸福家园工程’创建,不断激发群众互帮互助、参与慈善活动的热情,党政主导,建成一个个居民参与、社会帮扶、文明自治、互帮互助的新时代幸福家园。我们将以‘慈善幸福家园工程’建设为抓手,用好慈善互助金,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慈善工作高质量发展,让更多群众拥有‘家门口’的幸福。”新城区慈善会会长王军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