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闫小宁委员:
构建省市县三级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中心
闫小宁委员

  □ 记者 唐冰 文/图
  疫情防控虽已平稳转段,但对完善公共卫生防控和疾控防治体系建设的思考并未停止。
  “入冬以来,甲型流感等传染病持续暴发,严重影响群众身心健康。”1月26日,省政协委员、省中医药研究院科技教育处处长闫小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鉴于此,我们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常态化、专业化管理的工作原则。各级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健全管理制度,做好常见流行病、传染病的防护。同时,要警惕类似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的发生,切实保障好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目前,公共卫生防控和疾控体系建设方面,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应急体系建设较为薄弱、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闫小宁说,针对这些问题,自己在《关于加强公共卫生防控和疾控防治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的提案中提出了相应建议。
  针对部分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感染病区规模小、床位不足,发热门诊人员配置、房屋设置、工作流程、感染防护不规范等问题,闫小宁建议,应建设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和科技支撑,着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既满足“战时”快速反应、集中救治和物资保障需要,又充分考虑“平时”职责任务和运行成本,为更新改造和功能置换留足余地。在床位设施设置方面,严格按要求配置,优化传染病救治资源配置,规范设置感染病区,确保具备疫情处置能力,建设可转换病区,改造现有病区和影像检查用房,确保能在“战时”状态下达到“三区两通道”的防护要求。
  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是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减少伤害、降低损失的直接保障。闫小宁建议,组建规模适度、配比合理的各级应急医疗救援机动队,包括临床救护、公共卫生、检验、药师等方面的专家和工作人员,不定期开展培训演练,确保应急救援队伍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健全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机制,构建省市县三级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中心,结合医疗物资的品类、规模、结构,建立统一的医疗物资采购供应体系,推动医疗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同时,相关部门要有计划地安排应急医疗物资的添置、更换资金的支持,满足灾害医疗急救用品需要,加快解决医疗物资等战略储备不足问题。建立健全分级、分层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完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健全突发急性传染病大流行应对预案体系,提高相关应急预案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强化预案演练,进一步提升应急医疗的质量与水平。
  信息化助力,防控才能更有力。闫小宁说,当前,省市县卫健管理部门、疾控等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无法互联互通,各家医院系统相互独立,数据汇聚难度较大。建议建设医疗大数据资源平台,实现卫生人力资源、应急救治、药品耗材、医疗设备、健康管理和信息服务等健康医疗基础数据和公共信息资源的集聚整合,加强健康数据共享。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实时监测分析预警系统,整合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医疗资源信息平台数据,实现实时精准统一指挥调度。推进“数字疾控”建设,建设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智慧公共卫生信息平台,逐步规范接入区域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数据,畅通部门、区域、行业之间的数据资源共享。